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第204章 各人的进步(2/3)

陈默,不信你等着瞧!”

  陈默耳尖,听到了这些议论,也不介意大家的八卦,反而带着温和的笑,跟材料学院的“同学们”点头打招呼,没一点大老板的架子。

  因为公司还有急事要处理,陈默早就跟林鹤鸣打了招呼,把自己的答辩安排在了第一个。

  很快,答辩正式开始。

  第一步是开场,林鹤鸣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先站在台上简短介绍流程,又介绍了五位评委,里面还包含两位校外专家。

  陈默穿着正装,手里拿着论文终稿和答辩档案袋,走上台先给评委们鞠了一躬,才开始陈述。

  PPT一页页切换,先是研究背景。

  陈默开篇就提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再聊新能源发展的紧迫性,顺理成章引出气态锂研究的战略意义,一下子就抓住了评委的注意力。

  核心内容则围绕“陈氏气态锂的调控机制”展开,分了三个层级:超临界理论模型、分级实验方法、阶式性能优化,逻辑清晰得很。

  展示关键图表时,他只放了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具体参数全隐去了,半点不泄露技术核心。

  在创新点阐述环节,陈默重点聚焦气态锂的两大核心优势,安全性与能量密度。

  同时专门对比传统固态锂、液态锂在稳定性不足、能量存储受限等方面的局限性,通过正反对照,让气态锂的技术优势愈发凸显。

  陈述结束,就到了评委提问环节。

  林鹤鸣先开口,语气带着引导:“你的调控机制,能不能用到其他碱金属体系里?”

  陈默立刻回应:“目前只验证了锂体系,但方法论是通用的,后续学术界有兴趣的科研者,可以试着探索钠、钾的气态适配性!”

  接着是校外专家提问,问题更偏向实际应用。

  “要是工业放大生产,容器压力稳定性怎么解决?”

  陈默早有准备,从容回答:“靠MOF-蜂巢结构,既能加强壳体强度,多组蜂巢结构还能帮着维持容器高压力下的稳定性,这是我们市场已经验证过的成熟产品了!”

  所有问题答完,评委们就进了小房间闭门评议。

  没过多久,林鹤鸣就拿着评议结果出来了,清了清嗓子宣布。

  “陈默同学的论文,填补了人类科学发展史上,在气态锂基础研究的空白,技术具有开创性,答辩委员会一致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话音刚落,全场都安静了一瞬,随即响起掌声

  陈默不仅顺利通过答辩,林鹤鸣还特意补充。

  “另外,经答辩委员会一致表决,我们同意推荐陈默同学的论文,为我校2011年度优秀论文!”

  到这一步,陈默的硕士学位基本稳了。

  至于几周后的拨穗典礼,他想都没想就推了,公司里还有一堆事等着他回去处理,哪有时间参加典礼?

  当天下午,陈默就带着周雨萌这个小秘书回了公司。

  硕士答辩这事儿,就像完成了一项上头安排的任务,很快被他抛到了脑后,毕竟还有更广阔的市场等着橙子去开拓。

  西部,兰城。

  三个月前,市区那栋经营惨淡的12层酒店大厦法拍,被林小夏代表橙子以6000万的价格拿下。

  这栋大厦总面积约1.5万㎡,单价3333元/㎡,算下来性价比极高。

  紧接着,她联合本地设计院和国资建筑企业,轰轰烈烈的改造工程就开了工。

  这栋楼可不是普通的旗舰店,而是橙子布局西部地区的战略支点,要融合现代商业与甘城地域文化于一体,打造成品牌展示、物流枢纽加商业价值的综合地标。

  终于到了装修改造收尾,正式开始试运营的日子。

  一身正装的林小夏迈步走进大厦,脸上带着被西北风沙磨砺出的坚毅神色,丝毫不见初来时的青涩。

  乙方项目负责人恭敬地陪在身侧,身后还跟着几位项目组高管,一行人步伐稳健,显然是为最后甲方的验收而来。

  负责人一边引着路,一边指着楼体给她讲解设计细节,语气里满是自豪。

  “林总您看,基座1-2层用的是敦煌飞天飘带的设计,玻璃幕墙嵌了橙子色渐变网格,既像丝路的飘带,又能显出橙子的品牌活力!”

  “3到8层模拟的是河西走廊的丹霞地貌,赭红色陶土板配横向金属条,您瞧这橙红相间的纹路,多有辨识度!”

  “最上面9-12层,灵感来自嘉峪关城楼,悬挑钢结构架出‘橙子切片’的造型,晚上亮LED灯的时候,绝对是兰城最扎眼的地标!”

  林小夏点点头,心里暗笑。

  这楼说好听点是“特色鲜明”,说直白点就是三层夹心的塔楼,丑得格外有记忆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