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第66章 一举两得(1/2)

  三组的实验室里。

  大约30秒后,充能完成的提示蜂鸣声此起彼伏。

  “柳师姐!我这块917毫安!”

  柳明侦拿着记录本,负责记录他们各自负责手搓的那块电容量结果。

  “师姐!我这块930!”

  “922!”

  最终柳明侦计算出这20块新构型的气态锂电池,平均值925mAh,误差率≤±3%。

  这≤±3%的误差率,让陈默有些眼眶发热。

  不愧是使用高精度等离子刻蚀机搞出来构型,电容量的误差都控制的这么好。

  要知道,这数据直接碾压了平果4引以为傲的5%误差标准。

  要是有机会,陈默真想给自己搞一台这样的辅助科研的“神器”。

  当然了,电容量误差控制在3%,这是实验室才能达到的标准。

  平果使用的ATI、新旺达电池电容量误差率5%,这在市场上已经是独一档了。

  我们国内主流市场的电池,电容量误差率在5%~15%之内,都算是合格产品。

  手机还好,因为电容量误差导致续航半个小时的差别,你基本感受不深,只当多玩了两分钟。

  但.当这个15%的电容量误差标准反应到新能源车上,就给大家造成一种刻板的印象,电池虚标,不耐用。

  “江老师,这结构授权”陈默攥着那份柳明侦递过来统计记录:“我可以给授权费的!”

  “说什么胡话!本来就是在你地头种的树,果实就有你一份。”江教授拍了下他的肩膀:“你教我那群小兔崽子三天,都抵过那劳什么子授权费咯!”

  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拨款的经费虽然有限,但江教授还不至于缺陈默那点三瓜两枣的授权费。

  “不过.”老头子又狡黠地眨眼,带着几分老顽童的可爱感:“我这确实有个气态锂电池方面问题,敢不敢接?”

  柳明侦抱着实验日志蹭过来,眼睛亮得惊人:“江老师!我也想听!”

  三组研究生们齐刷刷举手,白大褂袖子晃动得像片白色海浪。

  陈默望着跃跃欲试的众人,又看了眼江教授藏在笑容里的期待,重重点头。

  “没问题!只要不涉及气态锂电池的核心机密,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既然江教授不要MOF-蜂巢结构的授权费,那陈默就尽力给他们把气态锂电池方面内容讲一讲,只要不涉及核心机密的部分,都可以讲。

  在这群眼冒精光的研究员眼中,陈默那就是一篇篇的行走的SCI啊!

  一周后。

  实验室的窗外的夕阳,将柳明侦的影子拉得老长,她抬着装着20块电池的托盘,闯进陈默在实验室的临时办公室。

  崭新的电池甚至还带着充电激活时的微微温热,表面泛着银色的金属光泽。

  “陈老师!这是我的20块电池,全部都是合格的。”她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放在陈默面前,论文大纲页面还泛着蓝光:“低密度汽化锂离子能量迁移率对材料构性的影响,是正相关吗?”

  这几天,问陈默关于气态锂电池方面问题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甚至三组以外的研究员知道了气态锂电池的研发者亲自来“教学”,都找相熟的人混了进来了。

  有些他们可以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的小问题,也会因为迷信研发者权威,而专门又来请教一遍。

  这些研究员,都快把自己当后世的Deepsaek用了,自己哪来的其他时间利用实验室设备,生产那1000块手机电池啊!

  所以陈默立了规矩。

  除了江教授以外,每次上交20组测试合格的新结构气态锂电池,才允许他们问一个关于气态锂电池的问题。

  别说,一举两得。

  陈默清净不少的同时,恒温箱里还没贴标的电池也是一天一天的多了起来。

  现在那些研究员帮忙手搓的电池,都快堆满两个恒温箱了,而且还是那种电容量误差才3%的高品质电池。

  将来作为首批橙子1的用户,他们也是有福了。

  至少这批国家重点实验出品,最低学历都是在读研究生手搓的高品质电池,大概率只有他们能享受到了。

  后面陈默要量产手机气态锂电池,肯定是不可能再使用这样的方式了。

  要不是系统给他提供的全套气态锂电池的方案资料在脑海里,他还真应付不了这群“学霸”的轮番轰炸。

  深城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陈默一个普通的一本院校毕业生,要不是系统给出的气态锂电池方案资料,这些天之骄子难道会因为他一篇的SCI,而这么蜂拥而至来请教吗?

  “陈老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