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傻柱换了人

第536章 粮食定量(1/2)

  上次来调查的工作组才离开没多长时间,标准就制定下来了。

  1955年8月25日,发布了《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要求执行“做什么工种,吃什么定量,一人只能吃一份口粮”的规定,改变了过去“一人一份,一个人可能在家庭和单位供应两份粮油的办法。”

  比如贾家,凭借着贾东旭一个城市户口,每个月在街道领一份粮油,又在厂里弄一份,再加上贾张氏和秦淮如从农村的来的粮食,都能做到不吃棒子面。

  以后就别想了。

  贾张氏和秦淮如,为了农村的那点粮食,一直不肯把户口迁到城里,以后想迁移,也办不到了。

  开会的时候,所有人都能看到易中海脸上的忧愁。

  没有了这些便利,贾家的日子就难了。

  有傻柱在的时候,为难的是傻柱。傻柱可以做到自己不吃,也不让何雨水吃,也要把家里的供应给秦淮如。

  现在可没有谁能做到傻柱那种程度。

  刚才在会上,易中海多次提起互帮互助,都被院里的人忽视了。

  自己都顾不上,谁还有心思帮别人。

  看到没有人回应,易中海只能无力的说了句散会。

  不过,大家并没有离开,而是围着三个大爷,询问情况。

  本来就有些限购,现在居然又减少了,这让他们有些不安。

  李大根看了何雨柱一眼,就什么都没说了。

  得益于何雨柱的提醒,他们家偷偷藏了一些粮食,不多,关键时候能留着救命。

  何雨柱轻微的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说出去。

  躲开人群,何雨柱起身就准备回家。

  聋老太太突然来到何雨柱的身前,拦住了他的去路。

  “柱子。”

  何雨柱无奈,只好停下脚步:“聋老太太,你有什么事?”

  聋老太太复杂的看着何雨柱:“你真的不愿意照顾我吗?”

  何雨柱呵呵一笑:“咱们无亲无故,我为什么要照顾你。

  再说,你有街道办专门发的粮食,也不需要我照顾。

  对了,友情提醒你一下,你最好把自己的粮本放在自己的手里。”

  可以肯定,聋老太太要是继续把粮本放在易中海那里。

  她的那一份粮食,至少要亏空一半,被易中海用来养活贾家。

  原本有傻柱那个冤大头在,易中海对聋老太太的粮本并不在意。

  在聋老太太把粮本要回去的时候,就直接给了聋老太太。

  这也是聋老太太有资本捣腾粮票的原因。

  这一辈子,可没有傻柱这个冤大头。易中海肯定会打聋老太太粮本的主意。

  聋老太太的眼神一愣,接着也顾不上算计何雨柱,拄着拐棍去找一大妈。

  何雨柱看了看,也没在意,带着何雨水回家。

  不是他对聋老太太心软,而是聋老太太吃不上饭,肯定会加倍算计他。

  何雨柱嫌麻烦,才给她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聋老太太手里握着粮本,就不会吃不上饭。她没被逼到绝路,做事就有顾忌。

  这个粮本说不定还会成为她跟易中海矛盾的根源。

  对何雨柱来说,提醒她一句,有利无弊,绝对不亏。

  聋老太太深知,何雨柱说的有道理。以易中海对贾家的偏爱,最后肯定会帮贾家。

  现在这个情况是,大家的粮食都不够,易中海就算拿着刀子,也弄不来多少粮食。

  最后免不了会用她这部分粮食。

  就算不用,易中海把自己的粮食送出去了,也会吃她的份额。

  聋老太太可不舍得把自己的份额贡献出来。

  要知道,她这样的老人,会有一些特殊照顾的。每个月的份额,白面比棒子面多。

  趁着易中海在应付院里的人,她要抓紧时间忽悠一大妈,从一大妈的手里把粮本要过来。

  等易中海回过神,那就不好要了。

  “翠兰,我有点累了,你扶我回家休息一下。”

  一大妈担忧的看了眼被围在人群中的易中海。

  聋老太太道:“别担心,中海能处理这点小事。

  这个规定是政府下的,跟他没关系,他只是帮着传达,不会出事的。”

  一大妈这才安心,扶着聋老太太回家。

  聋老太太道:“翠兰,你把我的粮本给我吧!”

  一大妈一愣:“老太太,你这是?”

  聋老太太一副我为你们两口子考虑的样子:“你刚才不也听说了,每个人的粮食是定量的。

  中海在咱们院里的收入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