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第76章 75:白云黑土初现(1/2)

  八月二十一日。

  北影厂会议室。

  “哟!赵老师,范老师,宋老师!您三位怎么来得比我还早?”和霍健起琢磨拍摄事情的王盛,看到前后脚走进会议室的赵苯山、范炜、宋玬玬,笑着快步上前打招呼。

  赵苯山热情地握手:“王总!咱这心里装着事,睡不着啊,索性就早点过来,熟悉熟悉环境。”

  他依旧是那副标志性的笑容,

  范炜也憨厚地笑着与王盛握手:“王总,早。”

  宋玬玬在一旁道:“王总,我家离得近,送完孩子上学没事干,就溜达过来了。没想到他俩比我还积极。”

  “三位老师太敬业了,是我们的榜样。”王盛由衷说道,示意大家坐下聊:“正好,趁其他老师还没到,咱们先聊聊。”

  四人重新落座。

  赵苯山递给王盛一根烟,王盛摆手谢绝。

  “那我来一根提提神……”

  赵苯山自己点上,吐了口烟圈道:“王总,不瞒你说,拿到你这本子,我回去琢磨好几宿了。这家庭喜剧,接地气,有温度,包袱也设计得巧,不是硬咯吱人那种。过年播,正合适!”

  范炜在一旁点头附和:“是,本子好。我那女婿角色,有点大男子主义,但又心眼不坏,演起来有层次。”

  宋玬玬也接口道:“娟娟这角色我也越琢磨越有味道,离婚带娃,职场家庭两头忙,还得应付老爹‘作妖’,那种又累又爱、哭笑不得的劲儿,挺真实的。”

  王盛笑道:“三位老师能这么认可,我这心里就踏实了。好剧本还得有好演员来撑,咱们这组合,我看有戏。”

  聊着聊着,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即将到来的春节和春晚。

  这年头,春晚对于赵苯山、宋玬玬这个级别的演员来说,是绕不开的话题,既是巨大的荣耀,也是难以想象的压力。

  赵苯山感慨道:“年年春晚,都跟扒层皮似的。观众期待高,审查严,一个本子改几十遍是常事。有时候真想歇一年,但又怕观众忘了你。”

  他这话带着玩笑,却也透出几分真实的心酸。作为春晚常客,他深知其中的甘苦。

  宋玬玬深有同感地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压力忒大了。我现在啊,就盼着能多接点戏,电视剧也好,电影也罢,能把孩子安稳养大就知足了。春晚那个舞台,上去一次是幸运,老上去,真是考验心脏。”

  她经历了感情变故,如今更看重的是生活的安稳和事业的可持续性。

  范炜虽然还没像赵、宋二人那样成为春晚顶梁柱,但也参与过不少大型晚会,在一旁点头表示理解。

  王盛听着,心中一动,一个在前世早已成为经典的组合名字几乎要脱口而出。

  他看似不经意地插话道:“说到春晚,我倒是觉得,赵老师和宋老师,您二位要是能搭个戏,说不定能碰出特别有意思的火花。”

  “哦?”赵苯山来了兴趣,侧过头看向王盛:“王总,此话怎讲?我和玬玬好像还没正经在春晚合作过呢。”

  他和宋玬玬相识多年,同在文艺圈,各类晚会、活动上常见面,算是熟人,但确实没有过深度的作品合作。

  宋玬玬也好奇地望向王盛,开玩笑道:“王总,您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了?”

  王盛笑了笑,比划着说:“我觉得赵老师您这小老头的形象,深入人心,幽默里带着朴实的智慧。而宋老师呢,您演技宽,既能演都市女性,也能驾驭那种带点农村气息、性格鲜活的小老太太。

  您二位要是组合一下,比如,一个叫白云,一个叫黑土……”

  “白云?黑土?”宋玬玬愣了一下,随即失笑:“合着还是让我扮丑角,演个小老太太啊?”

  宋玬玬前面上的四次春晚,扮演的都是丑角,也有点烦了。

  赵苯山却被这个简单的名字组合勾起了兴趣,他仔细打量了一下宋玬玬,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玬玬,你还别说,王总这话有点道理。咱们演员呐,尤其是女演员,到了你这个岁数,演技成熟了,生活阅历也丰富了,往后接的戏,不是演妈,就是演姨,甚至演奶奶姥姥。

  与其被动等着演,不如主动开辟条新路。小品舞台不比影视剧,形象夸张点没关系,关键是要出彩。你要是能放下包袱,琢磨个小老太太的形象,没准真能在小品领域再创个高峰,继续发光发热。”

  赵苯山这番话,既有同行间的调侃,也带着前辈的几分点拨意味。

  他深知春晚舞台需要不断的新鲜感和强烈的角色反差,一个知名女演员愿意“扮丑”演老太太,本身就有极强的戏剧张力。

  宋玬玬听着,虽然嘴上还是说着“去去去,你这说得我好像多老似的”,但眼神里却少了几分抵触,多了些思索。

  她想起自己近年来的境遇,确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