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168章 不在城市里吃闲饭

  时间过的飞快,到了12月底,大事件终于来了。

  日报12月22日的头条:《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

  随后,轰轰烈烈的宣传开始了。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

  “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不去不行啊,6届毕业生齐聚城市,哪里来那么多工作岗位,年轻人没工作就要出问题。

  孙志伟也松了一口气,终于要送走了。

  为什么,因为他这里也积攒了两年的毕业生没办法升学呀。

  到今年,幼儿园里年龄最大的孩子已经有8岁了,但是小学不招生,他们也没地方去。

  孙志伟不可能放任他们这么小就流落到社会上,只能硬着头皮开了个‘学前班’,把两届大娃娃们都留在幼儿园里。

  去年幼儿园超员100人,今年已经超员200人了。

  幸好这几年每次拨付的物资都有超额,他努力积攒,又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再加上城墙上的12亩地的产出,这才勉强供应的上。

  但他也不可能再支撑1年了,如果下半年再不招生,他这里就要超员300人,他再能攒钱也耗费不起这么多孩子。

  如今6届毕业生下去了,空出了学校的教室用来招新生,‘学前班’终于可以解散了。

  消息一传出来,他就联系了育英学校。

  他这里可是有200个已毕业生,其中有很多孩子的家长都已经不在京城,他需要找一间寄宿制小学,好把孩子们安顿下来。

  所以,不跟学校提前联系是不可能的,在他了解的所有小学中,也只有育英才有能力一次吃下这么多‘一年级’生。

  如今育英已经划归地方管辖了,里面的不少老师原来就是教孙爱来的,孙志伟还都认识呢。

  借着孙爱来早年的名头,他直接找到了育英的曹校长。

  等他把情况一说,曹校长就苦着脸连连摇头。

  “孙校长,您可别为难我,200个学生,我们学校怎么安排的下来,我们还要招海定的学生呢。”

  “别急,别急,您看,我这不是在给您出主意么。”

  “我这批学生又不是真的才幼儿园毕业,这两年我在幼儿园里开了‘学前班’,他们都是学习过小学课程的。”

  “您看这样,等孩子们来了您就让他们考试,然后把分数最高的一部分散到二年级三年级去,这不就空出一年级的名额了么。”

  这个说法,让曹校长思维都空缺了一会,然后他就意识到,这真是个好办法。

  “你确认他们都学过小学课程了?”

  “曹校长,这我还能骗你不成,你不是还要考试(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de.de。一起小说吧手机版:https://m.bqgde.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