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
“师兄!你…”张仪急了。他想苏秦定获妙理,却不肯相告,一个浑身发力,坐了起来。“你怎如此待我?”他面露怒色。“我视你如兄长,得此篇章私下分亨,你可知我费了多少心机才能到手?现在可好,你得妙理,却自亨之!何谈兄弟之情!”他起身欲走。“你非置我不义之事托出,好!我亦无求,你亦别再想下文!”
“师弟!”苏秦喊道。“你怎可如此认为师兄所问!”他见张仪停下。“你也听听便知!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苏秦一急,也不语迟了,流畅超出张仪。
张仪一听就已吃惊,再听如此流畅,更是狐疑。“难道苏秦能知自己所想!”
他一屁股又坐在苏秦身边,盯着他。“师兄从何得看此书?”
“师弟!先别问如何得读了!”苏秦冷静下来。“先说此书内容吧!其句章皆为先生所传《道德真径》之句,无非断章取舍,颠倒先后而已。”
“确是如此!”张仪脸色正经。“师弟背之亦觉并无生熟,否则也不致能如此熟记。不过决非只是原意,必有妙理,深藏其中。”
“是啊!否则先生决不会…”苏秦自知语失,马上停住。“这样,容师兄两日深悟,师弟亦别偷赖,再深悟之。”他低声说道:“时常听说,天下奇书仙言,有时需颠倒反解,师弟可试之!”
“师兄说得甚是!”张仪也经苏秦一说,有了新的方法,急于回去尝试。“此事还需暗来,不能让他人晓得。真若你我兄弟得到真言,他日…”
“他日你我便是治世奇才!”苏秦接道。“好!怒师兄不送。”
张仪也不似原来张扬言语了,心事重重向回急赶。
苏秦进得舍内,见众人都安静躺在自己铺上,明知没睡,却都闭着双眼。他内心好生奇怪,若往日,早都起身闲谈争论,抑或玩耍了。他亦不再去管,自己躺在铺上,也默想所背字句。
白起没有和乐毅他们参加燕舍和齐舍的攻伐游戏,借口身上有伤痛,便一人走向山林,居高临下,远远地看着。他也想参加,可恼海里总有一种屈辱,令他充满仇恨。他想找出一个方法,把在赵国的损失弥补回来。
白起自与公孙鞅离开云梦山,便回到了秦都,和家人团聚。其父白鹰因魏国的攻打不得不撒出函谷,退守都城,每日亦能回到府上。白起虽小,可亲身经历了师兄公孙鞅变法的全程,也暗自配服他的智慧。白鹰因与鬼谷先生的源源,自是站到公孙鞅一面,在军中起到很大作用。几次剿灭抗法部落,白鹰都率亲兵,毫不手软,也因此被公孙鞅重用。
秦都迁到咸阳后,白鹰府第也小有规模,军中职务虽未及王庭,确以骑甲校尉而掌控实权。白起渐大,常随父亲军中玩耍,潜移默化,懂得许多。他亦时常进出大良造府,看望师兄,连公孙鞅的护卫们都不敢问津这位少年,他们能看出大良造和他的特殊关系。
秦国渐富,秦人渐多,秦军亦发展壮大,白起跟着父亲目睹着变化。河西大战,秦军一举夺回七百里失地,重创魏兵。白起就在公孙鞅的中军大帐里,成了无职、年令最小的门客。白起听师兄讲起过他的家族成员,公孙衍在魏相白志处,公孙龙在齐国稷下学宫。白起心中亦是迷惘,自己的父亲和爷爷,师兄和他的同胞兄弟,本为亲人一家,却要天各一方,互相攻伐。他也把这种迷惘说于师兄,公孙葬鞅拍着他的头,笑了。“师弟,鬼谷先生所授我等弟子课业,并非图我等富贵显耀,实则天下弭兵一统,再无你我这样亲人对敌之事!”白起虽未全能理解先生和师兄的深奥理论,却知只有打败了诸国军队,变成一家,自是亲人便可团聚走动。
白起把敌将公孙衍之事告诉了父亲,果然,父亲请缨截杀公孙衍,最后,放跑了他。公孙鞅没有治罪白鹰,顶着监军太子,车尉将军车英的压力,让白鹰戴罪立功。
魏的援兵到了,十几万铁甲大有收复河西,踏平咸阳之势。白起不够议军资格,只得私下说于师兄。“魏军虽多,却是羊。秦卒虽少,却是狼。狼群袭击羊群,师兄可按我与乐毅玩的游戏即可!”
公孙鞅笑了。“何况这群羊还不是一窝,没有统一头羊!”他已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