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心中巴不得明达赶紧将称心弄走,可又担心承乾知道后会生气。
明达让苏氏放心,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太子,而是称心!
明达已经观察了好些时日。
称心不是那种一心想攀附高枝的人,只需要将其中的利害关系点与他听,他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至于承乾,这个时候尚有奋进之心,还没颓废到将人生所有悲欢寄托在一个称心身上。
果然,不久之后,称心便带着行李,抱着琵琶出现大吉殿门前。
阳光透过树叶碎在地上,树上的蝉鸣、草丛里的蝈蝈依旧没日没夜地放声鸣唱。
面前是层层而上的青石阶梯,阶梯上是两扇朱红色的大门。
称心想起多年前他被带入宫中那天,同样的青石阶梯,不过阶梯尽头是两道黑大门,也就是人们常说“黑煞神”。
那时候他还太过年幼,记不清家里是因着太穷还是因为犯了事,总之,在他懵懵懂懂的时候,一夜之间家里人全都不见了。
而他,因为年纪尚小又长得漂亮,被选入禁宫内教坊,从此他的户籍变成了“乐籍”。
从伶优杂耍到吹拉弹唱,没日没夜勤学苦练,稍有差池便是一顿打骂……久而久之他忘记了父母兄弟,忘了他以前生活的地方,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他只知道像他们这样的人,起早贪黑,苦练技艺,就是为了能一朝成名,在天子面前献一回艺,也就算是终其一生的荣耀了。
可是,要想获得天子赏识又何其之难,能在天子面前献艺之人又何其凤毛麟角。即便是技艺超群之人,也难免遭受各方挤压,毫无出头之日。
直到有一天,太子路过教坊,将他从教官的皮鞭下救了出来,还将他带到东宫内坊养伤。
再后来,太子在欣赏乐舞的时候,突然在一群人中指到了他,太子说,他弹奏的琵琶动人心魄,让他留下来再为他演奏一曲。
称心竭尽平生所学,弹奏出最美妙的乐曲……
可就在他弹得酣畅淋漓之际,忽然有宦官进来向太子奏报,紧接着太子大怒,摔了酒爵,打断了他的弹奏。
依稀之间,称心听懂了太子发怒的原因。
魏王步步紧逼,处处僭越,这些年来的吃穿用度甚至超过了东宫!
再加上东宫属官们为了讨好李二陛下,博一个“文死谏”的名声,一个个拼了命地向上进谏,东宫的好处没见他们将往外讲,坏处倒是一字不落地记在板板上。惹得太子生了好大的气,宁愿同宦官交好,也不愿意再和那些官员打交道。
人家魏王府的人都知道往外说魏王的好,可东宫里的人反倒喜欢说太子的缺处。
可在称心心里,太子是个好人呐。
称心不知道该如何宽慰太子,只冒死捡了些太子的好处说与太子听。
谁知太子一听反倒笑了,说连他都不知道自己竟然还有这么多好处,一个小小的乐僮如何又知晓?
他大概已经忘了是他当年救了一个正受鞭笞的乐僮了吧,可称心一直都记得,那时候,太子就如同天神降临般出现在他眼前。
不久之后,太子居然让他随侍左右,还给他取了个名字叫“称心”。
称心很高兴,反正他已不记得他原来的名字,既然是太子取的,那从此之后他就是称心。
此后,太子无论走哪儿去都会将称心带在身边,甚至同吃同住。
对于称心来说,太子是他今生的“依靠”,对太子来说,他是个可以倾述的“称心人”。
称心原本以为这样的日子就连神仙也羡慕不来,直到有一天晋阳公主告诉他,他和太子已经站在悬崖边了,若再不悬崖勒马,不仅是他,就连太子也会摔得粉身碎骨!
称心惊得浑身冷汗,他一条贱命倒无所谓,可是太子……
称心向小公主请教,该如何做才能救太子?
晋阳公主说,能救太子的只有称心自己,如果哪天他将其中利害想通了,便来大吉殿小学堂里找她。
很快小学堂那边传出消息,说是缺一名教乐曲的司教。
内教坊的乐倌们都不愿意去,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