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既是武安王的人,吩咐的事下官定会牢记,自当妥善办理。”
兼州知州没想到,有一天周大将军的人会来找自己办事,尊敬之余,甚至有些诚惶诚恐。
秦简音收起令牌,温和一笑,拱手道:“多谢知州了,还要麻烦您派些人手乔装打扮帮着押运钱粮,我的身份也烦请您别声张。在下还有要事,不能久留。”
他到兼州州城也没多久,连歇都没歇,这得赶着再去元州。
两日前,他授完课后便去找卢员外,告了三堂课的假,一共挪出来十日的空闲时间,预备去一趟兼州和元州。
青石县里在借到钱后就张贴了告示,招募劳工种树、修筑水渠堤坝,人数不限,每人按天发放银钱粮食,因此他急着去隔壁两州兑换现银,顺便买些粮食补充府库。
如今已是三月中旬,再过一两个月就要到汛期,防汛也该提早准备起来。
在这些方面,他的经验不如楚阳几人充足,因此分工合作,他提供钱粮,楚阳等人策划兴修水利工程的方案。
而县中诸位同僚也做了相当充足的准备,为好奇招募事项的百姓们答疑解惑,还真招到了不少人。
不管是修筑水利工程还是种植山林,百姓们关心更多的,无非是告示中涉及的山上土地归属,以及日后如何依靠山林养家的问题。
县中针对这些问题也一一给了回答。
百姓手中原有的土地,县衙不会动,而像山上无主的土地,自当归属县衙,而此前已被开垦的,县衙会与土地所有者签订合约,重新划分,统一种植。
凡是同意签订合约统一种植的,后续问题都由县衙操办,不必费心劳神,不同意的话,县衙也不会强求。
无论是无主之地还是签了合约的地,都会按照各户人口数量和土地肥沃程度重新划分,尽量保证公平公正。
不过这些土地要按照县衙规划,改种各类树种,之后县衙还会出钱请专人指导,定期下乡传授种植知识。
倘或颗粒无收,则由县衙保底,赋税是县衙补交。
简单来说,就是一切问题皆有县衙出面解决,百姓只管劳作,多劳多得,成本几乎没有。
这还只是涉及山上的土地,山下的农田,县中另有规划。
大部分百姓都以为,反正本来在山上种田都要靠老天爷吃饭,还不一定有收成,如今试一试也无妨,大不了还是和往年一样,靠县衙赈灾救济,再坏也坏不到哪去。
齐书估算过花费,雇佣劳工、买树种、买土地的钱,加起来也不超过十万两银子。
青石县总共有七座小山,四座都在大杉村周念手中。剩下的三座里,其中两座水土流失严重,需要栽种防护林,另外一座情况好些,是可以种些茶树之类的作物在上头。
等秦简音先一步从元州回来,县中已经招了不少劳工,楚阳在整理名单。
他拿了名单来看,不多时蹙起眉头,问:“怎么劳工中竟有小半都是十来岁的孩童?”
“唉,县中穷困,这些孩子也是想着为家里补贴一点。”
楚阳说起这个就忍不住叹气,“还有些十岁不到的小孩子也说要来报名当劳工,不过被齐书劝回去了。”
秦简音沉默了。他想,若是自己能让青石县家家户户都过得好,也不必再让这些孩子出来讨生活。
“不说这个了。”楚阳道。
见这会儿没人,楚阳悄声问:“前两日兼州的官差扮成镖局的人送来钱粮,说是听从知州吩咐行事。简音,是你的缘故么?”
既已做了,秦简音倒没什么隐瞒的想法,犹豫了一下,承认道:“向南兄,的确是我,不过个中缘由暂时还不能说与人听,日后自会让你知道的。”
楚阳也理解他,安慰道:“你不必多虑,若是不能说,我不会多问。”
近日阴雨不断,眼瞧着是又到了汛期。
县衙里紧张而又忙碌,预备着山洪到来。楚阳让齐书他们去查看刚开工修筑的水库,假如情况不妙,还得组织疏散修筑工程的民众,秦简音则领命去看一看山上的树苗。
山上新栽的树苗有很多是都从元州买回来的,因此秦简音还和元州的知州商议,请了一位熟悉种植山林的官员过来指导,这个官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