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熙女帝秘史

第6章 伍:延英引对(2/3)

祖,忠于太宗,却不见得会忠于先帝,忠于陛下。

太宗皇帝对往日各大世家背后的小动作向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可惜有人妄自尊大、暗度陈仓,太宗皇帝便不得不提醒他们了。”

“……姑母是指,陇西顾氏与吴郡顾氏?”

你脑海中又浮现出那夜雍国公望你的目光,一时怔然。

这些旧事母后曾给你讲过。

嘉狩十四年选秀之际,太宗赞老雍国公之女顾疏影芳年华月、仪静体闲,自愧春秋已去。后又言老潞国公之子顾始作为新科探花仪容之端正、才德之卓越,遂予二人赐婚。

次年,二人成婚,陇西顾氏与吴郡顾氏合为一家。后来,顾疏影与顾始仅育有一女,就是你的母后。

先帝承德年间,老雍国公薨,传爵于顾疏影之弟,也就是当今的雍国公顾应及。老潞国公薨,传爵于顾始,也就是当今的中书令与司徒。

而姑母秦芷的母妃,就是老潞国公之女,中书令顾始之姊。只是她自太宗皇帝崩后便缠绵病榻,在父皇继位的第二年便葬入了太宗妃陵。

而雍国公之妻为南诏公主,十二年前由父皇亲自赐婚,只是婚后至今无子。

时至今日,偌大的顾氏除雍国公顾应及与潞国公顾始外,再无男嗣。自此,五姓再非七望而成六望。

此刻细想,数十年前的一张鸳鸯谱经年腐朽之后,蚀出的空洞竟图穷匕见地联结而出一张春风化雨的网。即便眼下人人得以窥透圣意,却也不得不高慨一声“圣上仁厚”。

“正是,而如今的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不就正是从前的顾氏吗……只是,权贵世族并非都是肉眼愚眉,杀鸡儆猴的血终有一日会竭尽。”

思及此处,一个念头豁然而现,只是又难以测度姑母之意是否同自己相同。

你不自觉地攥住衣角,抿唇试探。

“姑母是说……”

“……河东尤氏是先帝时因科举而起的世族,此番谏议,是在提醒陛下——今时不同往日。”

今时不同往日,天家式微,文武难忠。

你看见姑母抬眸侧首向右侧的窗外望去。

日昳,雪压梧桐。天光照在雪上有些晃眼,梧桐的枝梢滴答着水滴,雪与树杈接触的地方呈现出雪白向透明过渡出一种色泽,湿润且冰凉。

“赏无可赏无需再赏,却也不能不赏……”你垂首看奏章上洋洋洒洒隽写着的文字,耳朵听见了堂前铜炉中木炭燃烧的细微声响。你缓缓松开了手掌,抚平衣角的褶皱。

“姑母……徽儿与您同德。”

秦芷的手覆上了你膝上的手,手心的温度与你一样。她手背上的皮肤已经有些松弛了,微微泛着蜡黄。你反过手来,将那不再年轻的手握住,抬头看她。

你看见了姑母眸中微涩的笑意,她将你外袄的领口拢了拢,轻柔地梳理着你半披的发。

“……崔司阶的长子与你年纪相仿,家世显赫,容德俱备。虽体弱,想来让太医署为其养治应无大碍。”

舍子换恩,天家荣赐。

你俯身半卧进姑母的怀中,她身上浅淡的,半是御供碧松烟墨的兰麝香,半是她素日常用作熏衣的百和香。

腊月初一,送葬队伍自奉先县返回长安城虞祭拊庙。对大行皇帝由桑木制作的神主进行祭祀——大行皇帝的肉身虽已葬入陵中,但他的灵魂却被迎回。

祭祀前,神主由匮中捧出,置于太极殿西侧神座上,面向东。群官俱立于太极殿外,太尉崔准、司徒顾始、宗正卿于却、礼仪使及诸行事官员各居其位,皇帝着素服,同百官行哭拜礼。

待祭品于帷东门外席上摆置完毕后,内外止哭。太祝魏谒期将醴酒跪进皇帝,皇帝捧酒跪祭,太祝魏谒期跪读祝文讫,皇帝再哭拜。后,宗正卿于却与太尉崔准行亚献与终献。

皇帝、百官再复位,行哭拜礼两次。太祝魏谒期将神主重新奉入匮中,遂闭帷门,将祝版焚于左延明门外。百官于太极门外奉慰皇帝返回大明宫。

九日行九虞,每虞日朝哭礼皆准此。腊月初十,虞祭毕,大行皇帝神主衬于太庙,庙号文宗。

当日,太常祠官上奏卜日,腊月十五是近吉之日,可行登基践祚之典。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