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丹青

第65章 第65章(1/3)



二十世纪前叶的日本是个发展迅速的国家,但由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在危机中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国民经济亏损,黄金不断外流,工业萎缩,农业告急。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造成的困境,中国,这个带着东方神秘面纱的国家,正被世界上无数双资本家饥肠辘辘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

经济危机的压力,迫使日本军国主义急需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加紧落实既定的侵华政策。

遍地的黄金,遍地的瓷器,马可波罗游记为全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大门。

在大门的世界里,那是一个极端瑰丽神秘、辉煌奢华的东方极乐之地。

是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拒绝的奇妙国度,那土地上的居民不仅用金砖铺地,还用金瓦盖屋,土壤里更是冒出黑色肥沃的石油,国外曾经在中国当官的外国使臣,有官当,有厚禄,有美人……

这些说辞无一不激发国外的国家对中国充满了幻想与野心。

被鸦片打开的中国,日本是率先尝到甜头的那一批国家,从此在侵略的路上越走越远。

国外局势动荡,国内战乱不断,祖国万里山河正在被瓜分。

无数青年正在寻求救国的道路。

来到日本就是在那个时候。

那是一个阴雨天,去日本留学学习先进文化的大学生提着行李下了邮轮。

人群拥挤,程华弌和宋懿涵在人来人往的推挤下走散了。

宋懿涵停在原地,撑着纸伞在原地静静地等待。

海上的邮轮从另一个大陆带来了繁饰华丽的丝绸锦缎、精妙绝伦的瓷器。但是让日本艺术界引起轩然大波的,确是瓷器上的花纹,宣纸、白瓷上别有意境的山青水墨画。那是日本人从来没有见过的画作。

水墨画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水乳交融,却能达到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

水墨和宣纸的交融渗透,水与墨,黑与白,是东方人最擅长表现的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

而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独具色彩。

前面的骚动引起他的注意,宋懿涵上前了两步。

男人们围在一堆,用日语交谈着红灯区年轻美丽的女人——那正是告示栏上张贴着新一任的花魁。

平展的色彩,繁复的曲线,枝条蔓延开来的花树,女人面色洁白如雪,红唇艳丽,侧目而望。

或许这样的画叫做浮世绘更加恰当。

宋懿涵曾经在宋余昭的口中听说过浮世绘,也在本子上见过。

哀伤、凄美、只求瞬间绽放不求永恒完美。

正是一眼,宋懿涵便从那画上看到女人手中扇面看到两只仙鹤。

他不知道仙鹤在日本的含义,也许是带有龌龊的隐喻,但他知道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中“仙鹤”,是高雅、圣洁的象征。

宋懿涵正好奇,捏紧了伞,手上的厚茧贴合的伞柄,暴露除他内心的是很想上前凑热闹的心思。

正想着,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有人在叫他。

那是崛川斋第一次见到从中国而来的画师。

听到有人在叫他的名字,伞沿抬头的一瞬间,他看见了少年那一张脸。

那是一张乌发白面的浮世绘的女人完全不同的脸。

他穿着简单但布料极好的服饰,眼睛是狭长的,瞳孔像是吸收掉了一切的光线而彻底沦落的黑暗。即使是面无表情,却不带任何的攻击性,从正面的角度看上去带着微笑,而换了角度却又化为了哀婉。

那张脸带有东方人特有的柔和,每一处的转折,每一处的曲线都恰到好处。

或许是太过于年轻的缘故,气质刚好介于稚嫩和成熟,皮肤白皙得看得见肌肤下淡淡的毛细血管。

“是程先生的下人,”身边的下人用日语小声的跟他交谈,“这位画师年幼时便跟随着程先生,但刚刚他们走散了,程先生正在找他。”

“下人?一个下人而已,何必大费周折?”崛川斋问。脑海里却不断地回想着那张清秀白皙的脸。

下人听懂了崛川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