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伯一副兴师问罪的语气惊住,赵大伯母下意识就慌了:“也,也没给多少……”
“那就还是给了。”赵大伯确实知道赵大伯母的一些小动作。不过因为赵大伯母给的是赵明治,而非赵欢儿,赵大伯自然不会开口挑明。
毕竟这个家早晚都会是赵明治的。早点给、晚点给,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再者说了,赵明治是男子,出门在外多带点银钱,总归是好的。省得被人嘲笑,也是落他这个亲爹的颜面不是?
不过从今往后,赵大伯不打算继续纵容赵明治了。
冷着脸看着赵大伯母,赵大伯的语气不容置疑:“以后别给了。否则这个家,你就不要当了。”
要是只有前面一句命令,赵大伯母疼儿心切,还是敢私下里暗自操作的。但赵大伯说了后面一句警告,赵大伯母登时不敢生出其他幺蛾子,只得老老实实的应了下来。
至于去周家的贺礼,赵大伯母也没敢随便做主,索性就特别郑重的列了个清单拿给赵大伯看。得了赵大伯点头许可之后,她才放心的出去采办。
因着赵大伯特意交代了,赵大伯母自然是选在了周家正式举办喜宴,又极其热闹的那一日找上门的。为的,也就是做给外人看了。
在来的路上,赵大伯母思来想去,琢磨着如何才能迅速跟周寡妇拉近关系,又不惹众人看笑话。
真正站在周家大门外,赵大伯母也不知道怎么就突然脑子一热,喊道:“亲家好啊!”
几乎是一眨眼间的功夫,周家原本热热闹闹的场景就变得鸦雀无声了。不管是周寡妇还是其他宾客,纷纷扭头看向了赵大伯母。
“我,我这不是随着我家二房一起喊的嘛!喜儿是我的亲侄女,我称呼一声‘亲家’委实不为过吧!”毫无预兆遭遇这么多的注目,赵大伯母着实惊慌不已,连忙解释道。
如若没有赵欢儿和赵喜儿换亲的事情,赵大伯母这声称呼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赵欢儿之前跟周亭宴定亲又不是多么隐蔽的事情,别说整个柚子巷了,就是县城其他地方也有不少人有所耳闻的。
乃至周亭宴成亲当日,新娘子突然换成赵喜儿,还有不少人诧异是怎么一回事呢!
因着赵喜儿在闺中的名声虽然比不得赵欢儿响亮,但也可圈可点,找不到什么不好的地方。故而大家彼时都只是好奇的询问了几句,并未闹出太多的笑话。就连难听的流言蜚语,也没有掀开。
毕竟成亲是两家的事情,周家和赵家并未因此结仇,还依然是亲家。这就足以证明,其中并没有什么嫌隙和/龌/龊。
不过赵家姐妹两人分别出嫁之后,赵家大房和二房渐渐似乎变得疏远,也是众人看在眼里的事实。
尤其是赵明睿读书却没去赵大伯的私塾,转而拜了其他夫子,就更是惹人议论了。
只是碍于两家的亲事都已经成了定局,大家即便私下里直犯嘀咕,但也没有谁会不识趣的跑到周家和赵家人面前胡言乱语。
毕竟周亭宴是秀才老爷,赵大伯是私塾夫子,赵青山也是米粮店老板,都不好得罪……这才保全了周赵两家的名声。
当然,如今周亭宴直接成为举人老爷,就更没人敢多嘴多舌的提及之前的换亲事件了。
反倒是赵大伯母今日来这么一出,倒是勾起了不少人的心思,难免就越发的好奇了。
赵大伯母自是不会过多的解释自家闺女的亲事为何就突然从秀才老爷变成了一个乡下汉子。真要说清楚,丢脸的还是他们大房,而非二房和周家。
再说了,她今日之所以会上门,是存了巴结讨好周家的心,准备跟周寡妇重归于好的。那些不愉快的过往,赵大伯母巴不得谁都不要提及,最好就根本不曾存在过。
“有事儿?”相比赵大伯母的热情笑脸,周寡妇的反应就很冷淡了。
至于赵大伯母那声“亲家”,不管是存着什么打算,周寡妇都懒得深究。
他们家亭宴如今可是举人老爷了,随时都能当官的。她这个亲娘当然不能拖后腿,把自家名声搅和的乱七八糟。
尤其还是为了赵大伯一家人有损自家名声,那就更加不值当了。
“这不是听说亭宴考中举人了嘛!我家老爷特意让我备上厚礼前来恭贺呢!到底是我家老爷教出来的学生,就是不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