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第565章 元年春,王正月(1/3)

  第565章元年春,王正月

  参观完了村里的展示之后,杨老百户告诉告诉郭氏一行,他们已经把附近的丁壮都集合了起来,准备给大家展示一下。

  虽然说是要让大家比试一番,选出最优秀的士兵,但显然,杨老百户更偏袒自己的庄子。所以,还是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硬找了个加塞的理由,先一步让郭康看一看。要是有人提前被选走,那就算是赢了。

  对于这件事,郭康也不怎么意外。

  各个村庄之间,是有竞争关系的。比如他们庄里那个免税的特权,就是这么多年拼命拼出来的。这其实很难得,因为紫帐汗国一般只给表现优异的单个老兵授予这种权力。像这种大家一起免税的,要么是刚遭过灾,要么是新设立的还在建设期间的农庄。靠军功得以整村免税的,全国都没多少。

  所以,对于这种特权的审核,也很严格。每年的竞争者众多,但朝廷给的特级免税数量却很稀缺。哪怕评选成功,如果之后表现不佳,也可能被其他村子抢了。毕竟这個条件太好,眼红的人也太多了。

  他们村子有郭氏的特殊关系,相对还好一些,但就算这样,也免不了有人觉得,自己同样不比他们差,为什么就没有这个待遇。郭康来的路上就听说,马家庄子的人,就时不时说怪话,觉得他们不过是沾了老祖宗的光。两边的年轻人,为此都打了好几次架了。所以,杨老百户才专门提了他们一回,显然,压力也不小。

  随后,他们就跟着杨老百户等人,穿过村庄,前往广场。

  然而,纬度更高的欧洲,却常年处于这种混乱状态。哪怕现在最标准的儒略历,误差都超过了十天,要是算上他们不明所以的日期排序,都不知道能歪到哪去。郭康其实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种田的,想来,可能以欧洲人的农业水平,那20%也没多少,所以不用讲究吧……

  罗慕路斯消失之后,权力也确实落在了贵族手中。元老院决定,所有元老们,每人十天,轮流统治城市,试图把君主制变成贵族共和的制度。然而,这种拍脑袋的策略,注定难以维持。元老院的统治无能又混乱,引起了公民的强烈不满。这样持续了一年之后,元老们自己也在短暂的统治和持续的内斗中焦头烂额。最后,他们只能决定,再选举一位国王出来。

  而努马刚选上那会儿,罗马在周围城邦看来,就是个盗贼集团,形象大概和早年的蒙古人差不多。而且,罗慕路斯统治时期,罗马内部的矛盾越来越激化,但罗慕路斯本人大概只擅长亲自上阵砍人,一直没法好好处理。之所以找他当国王,也是听说他有贤能的名声,希望找个文化人来处理下。

  这种情况下,连努马自己,都在犹豫,觉得罗马人太过暴力,根本没法管。后来大家再三请求,才去上任罗马城。

  在他统治第三十八年的时候,罗慕路斯来到战神广场附近检阅军队,一群元老和市民也都在场。这时天空突然阴云密布,刮起了狂风,众人一片大乱,四处乱跑。据说浓云围住了罗慕路斯,一股旋风卷住了他,把他带到天上去了。

  可能是因为自己都难以忍受,凯撒决定制定一部新的历法。罗马人自己是没这个本事了,于是,他聘请了亚历山大的学者,根据埃及的太阳历,制定了后来被称为“儒略历”的新历。

  在罗慕路斯统治期间,发生了劫夺萨宾妇女的事件。虽然罗马人声称这件事最后通过调解解决了,但实际上,可远不止女人劝架这么简单。从结果看,罗马人被迫给萨宾人大量政治权力,乃至接纳萨宾人担任元老。到选王的时候,也选举了萨宾人努马·庞皮里乌斯担任第二位国王。

  而罗马大祭司这个职务,也和整个社会文化一样,宗教氛围并不怎么浓厚。虽然名义上是个神职,但其实很多大祭司就是官员的晋升岗位。在实际执行中,他们经常只看自己的派系和政治倾向,比如要是今年的执政官很合意,就会故意加个闰月,让他多干一段时间;要是执政官不是自己这伙的,那就别想闰了。

  按理说,这种历法,应该有固定的规则。但罗马人似乎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只是简单地把置闰这样的重要工作,丢给大祭司。哪一年置闰,什么时候置闰,都可以随意决定了。

  最后,他们给出的办法,是摆烂。

  《春秋》的第一句,是“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解释说,为什么要强调“王正月”,因为这赞扬了天下的统一。因为正月是岁首,而岁首在何时,不同朝代是不一样的。只有实现了大一统的君王,才有权威规范天下的岁首所在。历法的重要性,也在于此。

  而且,因为罗马的瓦解,各地的历法本身,也处于混乱状态。

  虽然罗慕路斯被视为始祖,名声也更大,但罗马的宗教、政治、法律等一系列制度,都是在努马任上才定型的。

  而说到底,这里面的竞争,其实是历法的竞争。

  在英格兰人的编年史里,同时在使用三种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