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第580章 长生天,俗称元神(1/3)

  第580章长生天,俗称元神

  教堂里的其他宗教用品,也很有紫帐汗国的特色。比如笑容可掬的天兄小坐像,还有鼓励大家多生产、多生育的宣传画之类。

  在天父一家的画像旁边,就都是这种宗教画。

  左手边的墙上,中央位置是一个头上顶着光环的老者,正扛着斧头站在林间,旁边小方框写着“天父”。他带着一众村民打扮的人,在沼泽里排水、砍树。队伍后方,是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母子俩旁边写着“圣母”和“圣子”,旁边还围着一群妇人和儿童。

  图画下面,用粗体的汉字,写着“农庄要想富,多生孩子多砍树”——这就是近期专门印制,准备用来给新归附的罗斯人做宣传用的。

  右边的墙上,则是一个穿着朴素衣裙的妇人,正展开双手,护住一群孩子,焦急地转头看向后方。在她身前,头顶光环的壮实老汉,举着锄头,筋肉虬结,须发怒张,一幅要攻击的姿态,旁边同样写着“天父”。

  而天父对面,是个打扮华丽的希腊贵妇,似乎被他吓到,正弯着腰,神色惊慌地回头看着天父,狼狈地转身逃走。她旁边也有個小方框,写着“勒托”。一个小孩子从她右手那边挣脱,衣襟还在手边,而左手里的匕首,刚刚脱手掉落。腰间的毒药瓶也翻落下来,撒在地上。图画下方,则写着“举报一切残害幼儿的行为!老爹会出手!”

  “这又是什么故事啊?”狄奥多拉疑惑地问。

  “天父耕田什么的,就不说是不是符合教义了,特意加头牛,是什么情况?”狄奥多拉举了个例子:“总不能说,天父、天兄等等之外,还有个天牛吧?”

  像右边这幅《天父大战勒托》,无论构图还是人物形象,都和传统宗教画差距不小。即使是翻印之后的作品,色块和线条都简化了不少,人物动作依然显得很有张力。比起另外两幅刻板的宣传画,这幅画里的天父、女神、乃至旁边的小孩子,都精细了许多,表情和体态,十分生动形象。显然,这种效果,都是画师精心设计过的。

  他认为,传统的唱诗班,思路还是有问题,因为门槛太高了,并不利于普及。在贴近百姓、进行宣传这个方面,天生就有缺陷。

  “我看到了,但天父大战勒托是个什么设定……”狄奥多拉一头雾水。

  所以,教会需要寻找一些门槛更低、更有利于传播的方式。

  “哦,那叫天之公牛。”郭康略一思忖,开始临时补充设定:“有这个神话的。”

  “这意思也挺浅显的,就是发现这种事情赶紧举报。”脱欢也明白了:“官府和天父一样,会阻挡这些犯人的。你看这图,表达的也挺明显了吧。不看那些字,也能看懂意思的。”

  “还能改成这样……”狄奥多拉不知道说什么了:“刚才那个耕田的图,我就觉得怪怪的,这个干脆更怪了……”

  这些画,同样都是专门印出来做宣传用的。在广泛散发之前,会小范围流通一下,看看大家的反应。他们的参观,也是其中一环。

  按流程,每次朝廷有什么政策需要宣传,就会发给礼部研究。礼部那边专门有个委员会,成员包括礼部官吏、军官、教会人员和有名望的民间父老。王大喇嘛和几个高级教士,就在其中,时不时就得去和他们开会。研究完成之后,他们会召集专业人士,进行设计,然后把设计好的稿件下发给各地的官府、教会,让大家照着去张贴、涂画。

  “啊?”狄奥多拉傻了眼,显然完全没听说过。

  两人倒是都听他的,便不再争执,跟着他一起看其他挂画。

  “有说法认为,天父的最早现身,是在远古时候的美索不达米亚。那时,巴比伦人称祂为风暴神阿达德。”郭康解释道:“天之公牛,是隔壁地主婆伊什塔尔家的。这牛,就是天父借来耕田的。”

  紫帐汗国这边,识字率一直不够理想,哪怕官府和军队一直在努力,进展还是不够快。朝廷有统一政令的需求,但各地语言之间的差距远甚于中原。

  不过,郭康倒是觉得,他已经算是很有行动力的人了。

  现在教会这套宣传的套路,就是王大喇嘛定下来的。不过,他自己倒是没觉得这算什么功劳,反而时不时有些自卑。

  “你不也是么,人家画个天父一家的宣传画,你在那儿纠结牛。”脱欢一摊手,不甘示弱地说:“总不能只准你钻牛角尖吧。”

  一般的教堂壁画,完工之后能用很久。但王大喇嘛提出了自己的希望,认为教会应该发挥挂画廉价、易于更换的优势,创造出更多作品。这样,才能更快地宣传朝廷和教会的政策,也能多向民间普及更多的教义知识,劝人向善。为了保持对信众们的吸引力,应当定期进行更换,免得大家最后都看腻了。

  “确实。”脱欢也点点头:“不过我倒觉得,服饰类型也是无所谓的。我之前看希腊神话,感觉里面的女神,跟现在的希腊女人也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