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武道世界成圣

第202章 三罡(1/4)

  接下来几天,陈庆深居简出,全力淬炼体内的癸水真气,将其转化为癸水真罡。

  有了先前青木、坤土两道真气淬炼的经验,此番过程虽仍需水磨工夫,却也堪称轻车熟路。

  丹田之内,幽蓝色的癸水真罡越发澎湃深邃,与另外两道真罡隐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只待最终融汇贯通。

  于此同时,三道五十一府的宗派队伍也几乎尽数抵达天宝城。

  迎客峰上客房爆满,各处广场、庭院、乃至山道间,随处可见来自不同府地、服饰各异的门人子弟,气息强弱不一。

  如此多的年轻天才汇聚一地,自然暗流涌动,波涛汹涌。

  时有因旧怨或新隙引发的摩擦,但大多被双方师长或天宝上宗的执事迅速压下,维持着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

  精英弟子们更是频繁走动,或如陈庆之前那般小范围聚会,或由师长引荐,结交谈得来的同道,交换信息,试图在遴选开始前,尽可能多地掌握情报,或是寻找临时盟友。

  陈庆通过沈修永、乔鸿云等人的渠道,以及自己有意无意的探听,对天宝上宗这座庞然大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天宝上宗内部十分复杂,其庞大资源和权力由四大脉系共同执掌。

  这四大脉系并非以地域划分,而是源于天宝上宗立宗根基的四大真经传承。

  四大脉系竞争激烈,共同瓜分着天宝上宗的权柄与资源。

  而宗主超然于四脉之上,由四脉共推或竞争产生,本身亦是一股绝强的力量。

  除此之外,盘踞天宝城的五大千年世家介入其中,他们通过与四脉联姻、派遣子弟加入,与各脉高层关系盘根错节,影响力无孔不入。

  可以说,整个天宝上宗内部派系林立,关系错综复杂,宛如一张巨大的蛛网,稍有不慎便可能被卷入其中,遭逢无形倾轧。

  此次胥王山培养计划,据闻是由九霄脉和真武脉率先推动,最终由宗主拍板定下。

  此举自然触动了其他脉系以及相关世家的神经,使得此次遴选背后充满了各方势力的博弈与算计。

  毕竟选拔百派高手进入胥王山,供给内门,可是要分润大部分资源,而且这些百派高手到底属于何方派系?

  会不会打破现有势力平衡!?

  要知道天宝上宗弟子分为外门、内门、真传三级。

  外门弟子居于外峰,修炼普通功法,承担各类杂役琐事。

  内门弟子则是四脉核心,可修行更深奥的功法,享受更多资源,而内门弟子中最优秀的十人,方能获封真传弟子之位。

  真传弟子才是天宝上宗真正的核心与未来,是四脉底蕴的体现,也是下任宗主最有力的竞争者。

  每一位真传弟子身后,都不仅仅站着所属脉系,往往还交织着世家乃至其他外部势力的影子与投资。

  陈庆得知这一切后,心中凛然。

  他此前从厉百川隐晦的提点中,已觉此行事关重大,如今看来,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

  天宝上宗派系林立,势力扎堆。

  看似培养百派天才对抗魔门,其实并非那么纯粹。

  有人想要‘养蛊’,筛选出最锋利的刀,为己所用。

  有人想要借此打破平衡,搅动死水,从中牟取更大的权柄。

  也有人只想守住自家坛坛罐罐,不愿见到任何可能威胁现有格局的变数出现。

  陈庆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愈发深邃平静。

  他知道,从踏入这天宝城开始,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一旦表现过于突出,尤其是毫无背景地露了大头,势必会引起多方关注。

  届时,是成为各方争相拉拢的香饽饽,还是沦为某些人眼中的威胁,皆在未知之数。

  “一百个名额……对于我而言,并非难事。”

  陈庆暗自思忖,“但仅仅为了这一个进入胥王山的名额,便要在遴选之初就暴露过多底牌,甚至卷入不必要的纷争,引来瞩目,这点蝇头小利,便要掏心掏肺,属实不智。”

  他深知,真正的挑战在进入胥王山之后。

  那里的资源更丰沛,竞争更直接,背后的势力交锋也更赤裸裸。

  现阶段,藏锋守拙,平稳过关,拿到进入胥王山名额即可。

  “须得拿捏好分寸,既要展现足够晋级的实力,又不能过于耀眼,成为众矢之的。”

  陈庆心中定计,“《归藏匿神术》需加紧修炼,三道真罡融合之事,更需谨慎,非生死关头,绝不可轻易显露。”

  想通此节,陈庆心境反而平和下来。

  而迎客峰上的气氛,随着人员到齐和日期临近,愈发凝重压抑,仿佛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