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藩镇过于凶猛

第215章 被打脸了(1/3)

  山路崎岖,密林遮天蔽日,一行人只得弃马,徒步在山中穿行,茂盛的杂草与荆棘遍地,将原本的山道遮挡的严严实实。

  许龟早有准备,安排十来名牙兵挥舞柴刀,在前方开路。

  有密林遮挡烈日,稍稍比外头凉快一些,但也凉快的有限,只走了一会儿,汗水便浸透了衣背。

  幸好今日刘靖穿戴的乃是常服,相较于公服,常服要轻便许多,袖口也更加狭窄,整体更加干练,腰间束带也换成了鹿皮腰带。

  “刺史,再有五里,就到了。”许龟回首道,气息有些粗重。

  刘靖颔首,面色如常,这点路途于他而言,尚不算什么。

  反倒是跟在后头的任逑与汪礼,早已是上气不接下气。

  二人虽是匠人出身,筋骨比寻常文士硬朗,但毕竟年岁不饶人,平日又养尊处优,何曾走过这般险恶山路。

  “还撑得住么?”刘靖放缓了脚步,关切地问。

  “多谢刺史关心,下官能……能撑住!”任逑靠着树干,只顾得上喘气,话都说不出来,一张脸憋得紫红。

  他到底是年岁大了,况且自打做了掌事,有不少年没干过体力活儿了,不比当年。

  汪礼也好不到哪儿去,连连摆手:“刺史莫管我等,我等……歇歇便好。”

  又走了约莫两里路,刘靖下令吩咐:“许龟,下令全军休整,半个时辰再出发。”

  “得令!”

  许龟应了一声,转头道:“全军原地休整,张丛率麾下小队警戒。”

  闻言,二百牙兵纷纷顿住脚步。

  对于玄山都的牙兵而言,这点山路算不得什么,

  之所以带二百牙兵前来,不过是以防万一。

  万一招降不成,那他也就只能来硬的了,眼下距离工坊不足三里,自然要休整一番,恢复体力,以便应对接下来的各种情况。

  许龟立功心切,上前道:“刺史,不如让骠下先去探探路,若是能成,自然最好不过。若不能成,也可派人提前通知刺史,有所准备。”

  “可。”

  刘靖点点头。

  “得令!”

  许龟神色一喜,领着十余名牙兵奔赴山中。

  刘靖寻了块光洁的岩石坐下,招呼任逑二人来坐。

  待喘匀了气,任逑总算缓过劲来,感激地拱手:“多谢刺史体恤。”

  “无妨。”刘靖摆摆手,拧开水囊饮了一口,话锋一转,问道:“我听闻,士曹之中,匠人皆是子承父业?”

  任逑点点头,恭声解释:“正是如此,我任家祖上五代,皆在士曹当差。”

  “既是子承父业,手艺不外传?”刘靖又问。

  汪礼闻言苦笑一声:“刺史有所不知,朝廷有律,匠人手艺不得私传,一旦被发现便以重罪论处。再者,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手艺是咱们安身立命的根本,若是谁都能学,我等也就无用了。”

  是的,官营作坊的匠人,朝廷不允许私传手艺的,这是垄断核心科技的一种方法,虽然过于粗暴,但的确有一定道理。

  毕竟,若是制甲、制弩以及雕刻官印等的手艺外传,那还得了?

  在这个三五副铁甲,便能横行一个小县城的时代,指不定会惹出什么乱子。

  刘靖饮了口水,将此事暂且放下。

  这些老规矩盘根错节,不是他一句话就能改的。

  歇了约莫一刻多钟,只听一阵悉悉索索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

  不多时,一名牙兵兴冲冲地小跑着来到刘靖身前,唱喏道:“刺史,许校尉让俺来报信,说是已谈妥了。”

  这个结果刘靖早已预料,不过心头还是一阵欣喜,起身道:“出发!”

  哗啦!

  一百九十余牙兵齐齐起身,甲叶摩擦间,发出沉闷的声响,哪怕只是穿着轻甲,依旧气势摄人。

  到底是牙兵,精锐之师,就是不一样。

  刘靖吩咐道:“在前面带路。”

  “得令!”

  报信的牙兵应了一声,便在前方带路。

  莫看最后只剩两三里路,却最为难走,一路弯弯绕绕,带路的牙兵走着走着,最后拨开一丛茂密的灌木,旋即一头扎进石缝之中。

  石缝不宽,只能供两人并肩行走,两侧石壁之上,不时可以看到人工雕凿的痕迹。

  刘靖不由摇头失笑:“也是难为陶雅了,能找到此处地方,着实不易。”

  身后的任逑说道:“私造军械乃是重罪,况且前几年因田頵叛乱,陶雅被吴王软禁在广陵,险些就回不来,自然要谨慎一些。”

  此事不算秘密,歙州几乎无人不晓。

  脚下的腐叶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