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藩镇过于凶猛

第229章 太后,还不给本王宽衣?(3/4)

设下“鸿门宴”,将以宰相裴枢、崔远为首的三十余名朝中重臣一网打尽,尽数斩杀,投尸于黄河之中。

  史称,“白马之祸”。

  经此一役,大唐朝廷最后一点骨血被抽干,李唐,彻彻底底地沦为了一个只剩空壳的招牌。

  洛阳,皇宫。

  昔日繁华的宫阙,如今处处透着衰败与萧索。

  宫人们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生气,只有麻木与畏惧。

  后宫,椒兰殿。

  年仅十五岁的大唐天子李柷,正在给皇太后何氏请安。

  何太后今年不过三十出头,风韵犹存,一双凤目中,却总是萦绕着化不开的愁苦。

  她是昭宗的皇后,是如今的天子之母,是名义上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

  可她比谁都清楚,自己不过是那人囚禁在笼中的金丝雀。

  “母后,近来夜里风凉,您要多添些衣物,切莫着了凉。”

  李柷的声音很轻,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澈,却又透着与年龄不符的小心翼翼。

  何太后伸出手,为儿子整理了一下略显歪斜的衣领,指尖触到他单薄的肩膀,心中一酸。

  她勉强挤出一丝笑意:“皇帝有心了。哀家不冷,倒是你,还在长身体,可不能冻着。”

  “儿臣省得。”

  李柷点点头,随即又有些迟疑,低声道:“只是……儿臣今日读史,读到太宗皇帝……文治武功,开疆拓土……”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个字几乎听不见。

  何太后心头一痛,仿佛被针扎了一下。

  太宗皇帝?

  那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光芒万丈?!

  龙章凤姿,天日之表,那时的李唐是何等强盛,号令四海,莫敢不从。

  可如今。

  她的儿子,李唐的皇帝!

  如今却连大声说出祖先的名字,都显得毫无底气。

  她拉过儿子的手,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柔声道:“太宗皇帝,自然是我李唐的骄傲。但柷儿,你要记住,时移世易。如今……能平平安安,便是天大的福气了。你只要好好的,母后便心满意足了。”

  “平安”二字,她说得极轻,却又极重。

  在这座名为皇宫的牢笼里,平安,是他们唯一能奢求的东西。

  李柷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眼圈有些发红。

  就在这片刻的、脆弱的温情在母子间流淌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沉重而急促的脚步声。

  那脚步声不带任何通报,径直朝着大殿而来。

  何太后面色一变,猛地站起身来。

  李柷更是吓得浑身一抖,一张本就没什么血色的脸,瞬间惨白。

  砰!

  殿门被粗暴地推开。

  一道身影出现在门口,挡住了外面的光。

  来人身着一袭象征无上权力的紫色朝服,腰悬长剑,面容黝黑,眼神开阖间,自有一股凶悍之气。

  正是梁王,朱温!

  “臣,朱温,参见陛下,参见太后。”

  朱温嘴里说着参见,身子却站得笔直,只是微微一拱手。

  他的眼睛,毫不避讳地在何太后身上来回扫视,那目光充满了侵略与占有欲。

  这里是后宫!

  朱温一个外臣,不经通报,佩剑直入,这与谋反何异?

  可满殿的宫女太监,却没一个人敢出声呵斥,全都吓得跪伏在地,瑟瑟发抖。

  “梁……梁王免礼。”

  李柷的声音都在发抖,他战战兢兢地站起来,竟是想要对朱温行礼。

  他本就性情软弱,去年在昭宗灵前,被朱温强行按上龙椅时,就已吓破了胆。

  “陛下万万不可!”

  朱温一个箭步上前,双手扶住李柷,声音洪亮如钟:“陛下乃九五之尊,臣子岂敢受陛下一拜!”

  他嘴上说得客气,手上力道却大得惊人,捏得李柷手臂生疼。

  李柷疼得龇牙咧嘴,却不敢挣扎,只能强忍着说道:“梁王乃国之柱石,劳苦功高,朕……朕理当礼遇。”

  “陛下过誉了。”

  朱温哈哈一笑,似乎对李柷的顺从很受用。

  他松开手,旋即话锋一转,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说道。

  “本王有军国大事,要与太后单独商议。”

  “陛下若是无事,便且先回宫歇息吧。”

  此话一出,何太后与李柷,脸色同时剧变。

  何太后的眼中闪过一丝惊恐,李柷的脸上则写满了难以置信。

  让皇帝退下,他一个外臣,要与太后“单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