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床的老母,才被烧成了这幅模样。
此后,他空有满腹经世济国之才,却因面目可怖,处处碰壁。
世人或视他为不祥,或惧他如鬼魅,无一肯用。
心灰意冷之下,他才隐居深山,自号“青阳散人”,修道寻仙,不问世事。
一杯煎茶下肚,一番自陈心迹,公舍内的气氛已然截然不同。
刘靖静静地听完,再次为他续上茶,然后看着眼前这位面容可怖、眼神却清亮如寒星的道士,沉声问道:“道长腹有韬略,想必对如今的局势有自己的看法。靖想请教道长,这天下大势,该如何看?”
青阳散人知道,真正的考校来了。
这是刘靖在衡量他的才学,决定是否要用他,以及如何用他。
他放下茶杯,神态恢复了之前的自若,缓缓答道:“天下大势,无非八个字——北强南弱,古今皆然。”
他又补充道:“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从古至今,无一例外。”
“北方朱温,虽是篡逆之贼,却已尽得中原膏腴之地,兵强马壮,势不可挡。”
“与其盘踞河东的李克用连年大战,无论谁胜谁负,最终的胜者,都将是北方最强大的霸主。”
“南方诸镇,各自为政,一盘散沙,若无非常之策,终将被其逐一扫平。”
刘靖闻言,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这是英雄所见略同的欣赏。
他故意用一种略带颓丧的语气,试探道:“如此说来,本官偏居江南一隅,兵不过数千,地不过一州,岂不是毫无机会,只能坐以待毙?”
“不然!”
青阳散人却陡然提高了声调,断然反驳道。
他的眼中,闪烁着洞悉未来的智慧光芒,整个人的气势都为之一变,仿佛从一个避世的道人,化为了一位指点江山的纵横家。
“乱世,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天下混战,乾坤未定,刘刺史龙兴于此,励精图治,深得民心,已有王霸之基。只要方略得当,未尝没有逐鹿天下,重定乾坤的机会!”
刘靖心中那份寻得知己的激荡一闪而过,他强行压下内心的狂喜,收敛了笑意,身体微微前倾,神情变得前所未有的郑重,一字一顿地问道:“先生以为,本官接下来,该当如何?”
青阳散人看着他,一字一顿地,缓缓吐出了那决定未来走向的八个字。
“先西后北,先易后难。”
轰!
这八个字,犹如一道贯穿时空的惊雷,在刘靖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这个策略……
竟然与后世那位被誉为“五代第一谋士”的王朴,向周世宗柴荣进献的“平边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番战略被历史证明是五代十国那个混乱时期,统一天下最稳妥、最高效的路径!
只可惜,天妒英才,雄才大略的周世宗柴荣在即将大展宏图之际英年早逝,壮志未酬。
后来赵大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其核心的统一战略,基本就是延续并贯彻了王朴的这套方针,很快便扫平了南方割据的诸国。
正当他厉兵秣马,准备完成最后一步,收复燕云十六州时,却在“斧声烛影”之中离奇驾崩。
而这个本应铸就千古伟业的顶级战略方针,最终在高梁河车神的一系列灾难性操作下,彻底虎头蛇尾,给后来的两宋王朝,留下了长达三百年的边防缺憾与历史悲歌。
而如今。
在这个时间点,这套本不该如此清晰地出现在这个时代的顶级战略,竟然被眼前这个毁容的道士,根据当下的局势,做出了最精准的调整!
这一刻,刘靖再看青阳散人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那不再是单纯的欣赏,而是如同一个在沙漠中跋涉了数月的旅人,终于找到了一片广阔绿洲般的狂喜。
这是真正的国士!
是能为他擘画天下,辅佐他开创一个崭新王朝的顶级人才!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翻涌的激动,站起身,郑重地对着青阳散人一揖到底,用上了最恭敬的称呼。
礼贤下士这一套,他已经用的炉火纯青。
“还请先生明示!”
青阳散人随即从宽大的道袍袖中,取出一份卷轴,在案几上“哗啦”一声猛地摊开!
那是一份用羊皮绘制的、极为详尽的江南舆图!
山川、河流、城池、关隘,标注得清清楚楚,显然是他多年云游的心血结晶。
他伸出枯瘦却异常有力的手指,在地图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充满了睥睨天下的自信!
“刘刺史请看。”
“歙州,西接江西,北邻宣州,东连杭州,位处三战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