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地问道:“先生何出此言?杨吴退兵,我军已无外患,何来危局?”
陈象叹了口气,指着城下道:“大王请看,经此一役,我军五万主力折损殆尽,剩下的皆是疲敝之师。就算立刻招募新兵,没有一两年的严苛操练,也断然无法形成战力。”
“如今的洪州,就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空壳子!”
“更何况……”
陈象的声音压得更低了:“袁州彭氏叔侄,抚州危全讽兄弟,此二者早就对大王心怀不满,拥兵自重。先前有杨吴大军压境,他们不敢妄动。如今杨吴一退,我军又元气大伤,您说……他们会做什么?”
钟匡时脸上的血色“唰”的一下褪得干干净净,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他不是傻子,陈象一点,他立刻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引走了一头饿狼,却发现自家后院里,还盘踞着两条随时可能噬人的鬣狗!
“那……那该如何是好?”
钟匡时彻底慌了神,六神无主地抓住陈象的袖子,那力道像是要溺水的人抓住最后一根浮木。
陈象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胸有成竹的笑容。
“大王勿忧,臣已有对策。袁、危二人,看似一体,实则各怀鬼胎。我等只需略施小计,便可使其反目。”
“计将安出?”钟匡时急切追问。
“离间。”
陈象吐出两个字,见钟匡时面露疑惑,他便直接点明:“大王只需派一名使者,携您的亲笔信,前往袁州,拜见袁州刺史彭玕。”
他见钟匡时仍有不解,便耐心解释道:“这彭玕,名为我镇南军属下,实则拥兵自重,与其侄彭言章割据袁、吉二州,乃是江西境内,除抚州危全讽外,最强的一股势力。他与危全讽,既想联合取大王而代之,又彼此猜忌,提防对方独吞大果。这,便是我们可以利用的间隙。”
“大王信中,要为彭玕加官进爵,提其为我镇南军副节度使,再赏赐金银千两,绸缎百匹。”
钟匡时皱起了眉头:“就这么简单?赏赐总得有个由头吧?比如……他之前派兵支援有功?”
“不。”
陈象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大王,人心,最是经不起这般试探。危全讽此人,生性狡诈多疑,事事都要算计。”
“一个毫无来由的封赏,对他来说,比千军万马还要可怕。”
“他会想,为何独赏彭玕?为何赏得如此之重?他会彻夜难眠,在心里盘算千百种可能。”
“当对方找不到合理解释的时候,便会选择相信自己最恐惧的那一个!”
“大王您,已经和彭玕私下结盟,准备要对他下手了!”
“我们赌的,不是彭玕的智慧,而是危全讽的疑心。而在这方面,他从未让人失望过。”
陈象顿了顿,继续道:“届时,二人联盟,不攻自破。没了彭氏叔侄相助,危全讽兄弟撑死了不过三万兵马,在抚州一隅之地,翻不起什么风浪。”
“妙!妙啊!”
钟匡时抚掌大赞,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陈象接着说道:“此其一,乃是分化内敌。其二,则是拉拢外援。大王还需派人交好歙州刘靖。”
“刘靖?”
钟匡时有些迟疑:“此人狡诈,此番袭扰杨吴,怕是与朱温早有勾结。”
听到这话,陈象眼中刚刚因计策得售而燃起的神采,瞬间黯淡了下去。
他甚至有那么一瞬间的失神。
他想起了故去的先主钟传。
若是先主在此,只需一个眼神,便能洞悉这天下大势的根本,又何需他费这般口舌,去解释如此浅显的道理。
陈象在心中发出一声无人听闻的叹息,将那份转瞬即逝的失望深深地埋进心底。
当他重新抬起头时,脸上已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沉稳,仿佛刚才的疑虑从未存在过。
“大王,您看错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语气依旧恭敬而耐心。
“刘靖此人,或许狡诈,但他与朱温,绝无勾结的必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他之所以出兵袭扰杨吴粮道,并非为了响应朱温,更不是为了解我洪州之围。”
“他只是在做一件对他自己最有利的事情。杨吴势大,一旦吞并江西,下一个目标必然是与江西犬牙交错的歙州。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刘靖是在为他自己扫清威胁,仅此而已。”
“他帮我们,只是因为我们的存活,符合他的利益。所以,他此番出兵,可谓尽心尽力,这恰恰证明了他的信义——一种建立在利益之上的,最可靠的信义。”
“至于我们……”
陈象的手指又划向了江西广袤的平原:“歙州山多田少,最缺的便是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