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藩镇过于凶猛

第246章 弹道,也是道!(1/7)

  “刺史,下官以为还是当以稳为主,稳中求胜。刺史年少,时间在我,何必铤而走险呢?”

  青阳散人不懂刘靖为何如此有自信,但在他朴实的认知里,五千精锐掠地可以,但攻城远远不足。

  饶州下辖一郡六县,在他看来,刺史兵出奇招,拿下两三县已是极限,而且即便拿下,五千大军与数万民夫,也必定死伤惨重。

  然后,凭此二三县募兵,慢慢蚕食其他县郡,最终拿下饶州全境。

  毕竟,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掠地是掠地,攻城是攻城,完全是两码事。

  这个时代,攻城就是用人命去填。

  所以,在听到刘靖说不但要拿下饶州,还要趁势一举夺下抚州与信州,青阳散人只觉得刘靖疯了。

  以五千之兵,夺三州之地,这种事确实有,比如陈庆之北伐,率领七千白袍军,一路攻城掠地,甚至直接打到了洛阳。

  可问题是,人家陈庆之的军中有北海王元颢,乃是北魏皇室,是能继承北魏大统的。

  自家刺史有什么?

  只有一州之地。

  “先生之虑,靖,知晓了。”

  刘靖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平和,没有半点被说服的动摇,也没有被冒犯的恼怒。

  他站起身,绕过书案,走到青阳散人面前。

  “先生放心,我非狂妄自大之人。”

  他转过身,深邃的目光望向窗外雨后初晴的天空,阳光穿透云层,洒下金色的光辉。

  他看着满脸惊骇与不解的青阳散人,平静地说道:“兵者,诡道也。然天工开物,格物致知是大道。”

  “弹道,亦是道。”

  这句话说得没头没尾,让青阳散人愈发困惑。

  刘靖微微一笑,不再过多解释:“多说无益,先生的忧虑,我尽知矣。我带先生去看一样东西。届时,先生便知分晓。”

  ……

  雨彻底停了,天光放晴,碧空如洗。

  刘靖也不多做解释,直接拉着还在生闷气的青阳散人,坐上了一辆朴实无华的青篷马车。

  车轮滚滚,一路向城外的炮兵营校场驶去。

  校场设在城西的一片开阔地上,四周有重兵把守,戒备森严。

  尚未靠近,便能听到一阵阵雄壮的号子声,以及金属碰撞的铿锵之音。

  马车停稳,刘靖率先下车。

  青阳散人理了理道袍,带着满腹的疑窦,跟在他身后。

  甫一踏入校场,一股混杂着汗水、桐油与金属气息的热浪便扑面而来。

  只见宽阔的黄土场地上,九尊黑黝黝、炮口狰狞的庞然大物一字排开。

  它们通体由生铁铸就,形态奇异,炮身粗壮,炮口宛如噬人的巨兽之口。

  在雨后的阳光下,这些被士卒们称作“神威大将军”的铁疙瘩,泛着冰冷而森然的金属光泽。

  数百名炮兵营的士卒赤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肤上肌肉虬结,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他们正按照操典,以三人为一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操练,呼喝之声,此起彼伏,充满了力量感。

  “刺史!”

  负责炮兵营的校尉,一个名叫“铁牛”的壮汉,眼尖地看到了刘靖,立刻一路小跑上前,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如钟。

  刘靖随意地摆了摆手,目光越过铁牛的肩膀,指向远处三百步开外,一个用厚实的夯土与合抱粗的原木搭建起来的、模拟城墙垛口的靶子。

  那靶子修筑得极为坚固,寻常的冲车撞木,恐怕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撼动它。

  “开始吧。”

  刘靖言简意赅。

  “是!”

  都头铁牛领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他猛地转身,从腰间抽出一面红色的小令旗,用力一挥,发出一声高亢的号令。

  “全员准备——!”

  “一号炮组,实弹射击!目标,正前方三百步,敌楼垛口!”

  “清膛!”

  随着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口令,被选中的炮组立刻行动起来。

  一名炮手手持一根顶端绑着浸湿麻布的长杆,探入炮膛内,用力来回擦拭,清理着上一轮射击后可能残留的火星与残渣。

  “装药!”

  另一名炮手则从一旁标记着“危险”字样的木箱中,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圆柱形纸包。

  这便是刘靖捣鼓出来的“定装火药包”,将一份精确计量的火药与引信封装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装填效率与安全性。

  他将药包塞入炮膛深处,再由另一名同伴用一根更长的推弹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