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三十七章喜讯(1/3)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三十七章喜讯正所谓好事连连。荚

  拼音大成后,历经十余年,《前明史》也终于大功告成。

  以总编撰赵舒为首的史官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总消耗超过两百万的代价,将这本两百余年的明史编撰完成。

  自然,其一如既往地使用文言文,总字数突破了千万,达到了一千八百万字。

  如果这在后世,不过是几百兆的内存罢了,但在如今,却是堆满半个房间的书。

  纯手工抄写,都是正统的馆阁体。

  看着一本本的书籍,朱谊汐感慨万千:

  在古代编个书真的是太难了。荚

  年迈的前内阁首辅、酂国公赵舒,佝偻着站在一旁,脸上满是欣慰。

  原本斑白了两鬓,此时须发皆白,多年来的编书,几乎是让他身体亏损的厉害。

  但精神上的愉悦,却又让他甘之若饴。

  「陛下,《前明史》共三百六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八卷,列传二百四十七卷,表十三卷。

  记载了自太祖洪武元年至思宗崇祯十九年二百七十八年的历史。」

  赵舒捋了捋胡须,精神抖擞地述说着:

  荚

  说白了,这本前明史,相较于其他史书,最大的不同就是采纳了民间的野史。

  包括不限于笔记,传说,碑文,私史等,然后进行印证,求真去伪。

  别误会,这些野史基本上只是人物传记部分,关于朝廷和皇帝的部分,自然是如实记载。

  如,建文纳入正统帝庙。

  但同时,对其蛮横削藩,不顾亲亲之德的行为,也进行了贬斥。

  还有,明宪宗万贵妃之事,其在前期坠落龙胎倒是真的,毕竟只要自己能生,就不允许其他人登上太子之位。

  毕竟她比明宪宗大十七岁,宪宗登基时已经三十五岁了,其生下的皇长子薨后,随着年纪的增长,不得不放弃迫害。荚

  后宫子嗣立马就充盈起来。

  但一来,时间较短,皇次子在成化五年就生下,孝宗诞生在成化六年。

  历朝历代这种事还少吗?

  二来,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宪宗默认的。

  所以对于民间传闻万贵妃迫害孝宗,凌迫妃嫔子嗣,这倒是不得当真。

  毕竟万贵妃与宪宗恩爱,自己无法生子,又岂会让宪宗绝嗣?

  同时,也莫要小看了宪宗皇帝的手腕。荚

  他可以宠爱一个女人,但不可能溺爱到让自己没有后代。

  当初宪宗继位,皇后鞭挞万贵妃而被废后。

  但他却出其不意,让老实的王氏担任皇后,也不让万贵妃为后,且让她当了一辈子的皇贵妃。

  显然,从这点就能看出其洞若观火的能力。

  至于民间的那些成祖是朝鲜女所生,而非马皇后所生等野史流言,更是被驳斥。

  俗话说最了解你的,就是你的敌人。

  就连当初的建文,都没有直接否认其嫡子地位,朱棣的嫡子身份不可能为假。荚

  况且,当年皇五子朱橚,在洪武三年封吴王,十一年才改封周王,其是朱棣胞弟,同样也能证明其身份。

  若不是嫡幼子,老朱会封他为自己之前的爵位?

  若不是亲弟弟,朱标会同意?

  类似的流言,也一一被驳斥,可谓是大快人心。

  皇帝随意翻阅着,感慨着这满本文言文,读起来是真的难了。

  荚

  众臣点头。

  朱谊汐看着其略显憔悴的面容,不由感慨道:

  赵舒到底是年老了,没有以往的倔强,点头道:荚

  而他身后,大量的史官,则眼巴巴的看着,心里止不住的羡慕。

  皇帝哪能厚此薄彼,他回首道:

  皇帝的一声感谢,让这群满脸书卷气的史官们大为感动,恨不得以头抢地,就此死了也值了。

  留下这句话后,朱谊汐这才踏步而去。

  这时,史官们一个个也是喜气洋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了史书刊发后的影响。

  对于他们这些读书人来说,跟随这本《前明史》名留青史,这一辈子也算是值当了。荚

  顾炎武同样也是这种感觉。

  浑身的骨头似乎都轻了三两。

  使命感,荣誉感,着实让人激动。

  他快步而行,准备回家洗一次澡,彻底将那些厚重甩去。

  几个要好的忙拉住他,发出了邀请。荚

  对此,顾炎武苦笑道:

  这番话,得到了众人的认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