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四百二十章 优势在我不在他(2/4)

传回来,在这之前你不可自行上奏。”

  杨一清是为防止朱凤跳过他,直接跟都督府或是兵部、皇帝上奏。

  他知道朱凤有这个权限。

  “嗯。”朱凤倒好像个没事人一样。

  他从开始,就不是拿“请罪”来反击杨一清,他是真心实意觉得自己能力不行,所以他也没看明白为何杨一清突然对他好像“和气”了。

  ……

  ……

  朱凤忙碌二十多日,先回去休息了。

  杨一清将幕宾宋兰,还有随朱凤一起出兵的千户李隼,一并叫了过来。

  李隼在杨一清面前,详细明了朱凤最近一段时间的行军情况:“……安边侯很辛苦,但却总是拿不定主意,有时要出击,可事到临头却又更变。但在遇敌时,安边侯也尽力了,奈何鞑靼各路人马势头太盛,神威炮难以派上用场,所以才……”

  李隼虽从心底是站在杨一清这边的。

  但他也不敢随便去非议朱凤。

  能及朱凤“优柔寡断”,已算是他对朱凤的最低评价了。

  但其实朱凤身上的毛病,可不止优柔寡断这一条,甚至连李隼都没见过朱凤这么带兵的……身为主帅,居然是个墙头草?就好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带兵跟闹着玩一样,这种人不给他配个主帅,真是见鬼了。

  “好,你下去吧。”杨一清先让李隼离开。

  等李隼走了,杨一清才看着宋兰道:“你怎么看?”

  宋兰道:“依我之见,还是如之前所商议的,为安边侯表功,如此既让陛下有话跟朝中大臣,彼此面子上也好看。”

  这也道出了西北军政的一个乱象。

  不是西北官将非要“虚报战功”,或者是刻意粉饰太平,只是表功比担过,更符合朝廷上下的期冀,方能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

  白了。

  皇帝不想看到失败,大臣也不想看到,西北军将更不想看到……反正西北之地山高皇帝远的,只要鞑子撤了,是功劳,让下面的百姓不知道,那不就行了?

  遭遇战败,不上报,便等于是没有败。

  黑锅这东西,干嘛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呢?黑的成白的,朝廷上下众口一词,再把有怀疑的人给扼杀,让多数的百姓知道歌舞升平就行了。

  杨一清气恼道:“朱知节刚回来,就跟我,他要上奏请罪。”

  “请罪?”

  宋兰差点想,他图什么?

  我们给你表功,你回去后就不是狗熊了,而是英雄。

  你不领受我们的好意就算了,居然还想着请罪,那你把我们这些人置于何地?

  杨一清道:“我让他回去先冷静一下,暂缓上奏之事,回头再跟监察御史谈谈,看这件事该如何上表。”

  宋兰显得难以置信,苦笑道:“朝中有靠山的人,做事风格就是不同,他莽好呢?还是他心机深?”

  杨一清问道:“你也觉得,他可能是在故意对我们施压?”

  “否则呢?”宋兰道,“以他安边侯,可以先后在威宁侯、莱国公、偏关王德华麾下效命,还能深得陛下的信任,他是有勇无谋之人,谁人肯信?可他真的有勇吗?若是连谋都没有,他还能做什么?”

  宋兰这就属于“高估”朱二少。

  以为朱凤做事有深意,但其实朱凤就是个面瓜,什么勇、谋的,那的一定不是他朱知节。

  朱凤所追求的生活,仅仅是在南京城里当纨绔大少,胸无大志的人去揣测他做事的深意,其实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宋兰道:“以此来看,要尽早与他谈妥,他既要施压,必定有所求,只要能让他安分消停,应宁你恐怕也要……有所退让。”

  “嗯。”

  尽管杨一清不太情愿,但他还是点零头。

  揣摩不出朱凤有什么用意,只觉得这子是在故意让我们难堪,那就去跟这子谈牛

  就问你子,到底有什么需求?

  大不了满足你!

  ……

  ……

  九月二十,正午时分。

  在草原官山东北六十里处,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鞑靼一方由察哈尔部为主力,横摆在大明军队前行方向一片土丘坡顶位置的,有六七千兵马,而在大明后方追击的人马,有过万数。

  等于鞑靼用近三倍的兵马,势要在大明军队进一步西进之前,将大明军队的前行之路给阻断。

  当鞑靼开始列阵之后。

  王守仁随即下令,由关敬亲率三千兵马,配合军中五百门火炮,以及三千兵马全数持燧石铳,对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