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第四百二十章 优势在我不在他(3/4)

靼营地展开一鼓作气的冲锋。

  什么后方追兵,什么前后夹击的,好像对王守仁来,丝毫不重要。

  “只有当鞑靼老弱妇孺就在我们前方的时候,鞑靼人才会不避我们的火炮和火铳,正面与我们为敌!杀过去!将鞑靼灭族!”

  “将鞑靼灭族!”

  将士们冲锋起来,有一股我们就是来灭你们全族的架势。

  三千骑兵冲对方七千左右严阵以待且还居高临下的骑兵,大明将士一方可是丝毫畏惧都没樱

  骑术不如你们?单兵作战力不如你们?战斗经验不如你们?

  那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

  我们有炮,我们有铳,只要你们敢靠近,就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

  ……

  大明兵马在快速突进。

  鞑靼一方却是严阵以待,迟迟没有发起冲击,俨然有要守株待兔、以静制动的意思……

  但战斗双方其实都清楚,鞑靼人如果真摆在那等大明将士杀过去,那他们基本就等于是彻底输了。

  大明的火器打运动的靶子,或许不太准,但要是打死靶,那基本是一打一个准。

  不过显然鞑靼一方也是有准备的,在双方营地当中,鞑靼人预设了绊马索和陷阱等阻隔大明骑兵前行的装置,以至于大明军队一方冲在最前面的骑兵,有近百人被掀翻下马。

  当大明一方在冲击气势减弱时,此时鞑靼正好距离大明先锋人马有三里多远的位置,他们随即也展开了全面的冲锋。

  七千兵马,近乎是一字长蛇阵摆开,摆了两排,有一种大网形成,朝大明军队这边冲杀过来。

  这种阵势,明显是放弃了鞑靼人所擅长的铁骑兵集团冲锋。

  因为鞑靼人知道,集团冲锋就是给大明当活靶子用的。

  所以他们尽可能让阵型松散,让大明的开花炮落地覆盖范围之内,减少鞑靼骑兵的数量。

  马蹄的隆隆声,让草原的大地都在跟着颤动。

  大明军队一方随即下马开始架设火炮。

  仍旧是惯用的开花炮。

  就算鞑靼人是从正面三个方向杀过来,而大明五百门火炮足以应付各个方向迎面而来的敌寇。

  三里、二里、一里……

  当鞑靼骑兵快速突进到大明火炮射程范围之内,也随着发射火炮的令旗落下。

  “轰轰轰……”

  五百门火炮中,有近三百门在第一轮发动了齐射。

  还有二百门,是他们面前的敌人尚未到射程。

  五百门炮,还是全配备了黄火药的开花炮,落地覆盖面积有方圆十几米,而绝对杀伤范围至少也有数米之远。

  如此大规模的齐射,鞑靼一方随着炮弹落地,应声倒下的骑兵数量,一轮就过千了。

  但鞑靼人似乎知道,这会惧怕是没什么用的,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全力冲杀这一途了。

  “轰轰……”

  火炮仍旧在零星作响,而大明一方重新填弹也在进行中,因为轻炮并非是子母炮,在填装方面比子母炮要稍微复杂一些,不过这些钢炮炮身相对也短,在新的炮弹装填进去之后,第二轮发射便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引线的长度也做流整。

  在张周所规范的炮兵训练之中,轻炮必须要在发射之后,鞑靼骑兵杀到近前之前,有能力发出第二炮。

  也就是,保证鞑靼人在进入射程之后,一门炮能发射出两次,然后才会进入到百步左右的“短兵相接”过程。

  而张周所提到的“短兵相接”,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冷兵器相交,而是进入到大明火铳的绝对杀伤范围之内,而大明所配备的燧石铳,都是双连发的……

  如此一来。

  大明一个炮兵,要先完成两次火炮发射,然后站起身来将自己手上的火铳打出去两次。

  这也是鞑靼骑兵在冲进大明阵营之前,所要面对的两炮、两铳的局面。

  ……

  ……

  第一轮火炮齐射。

  落马的鞑靼骑兵数量就在千数。

  而第二轮齐射的效果更好,也是因为鞑靼人距离更近,随着两炮发射结束,鞑靼人距离大明前沿阵地已不过一二百步,以骑兵的冲锋,其实这段路就是一个呼吸来回的空隙就能杀到。

  而大明一边的火铳兵,尤其是不负责发射火炮的,在鞑靼人距离三百步左右已经开始发炮,此时双方距离大概是二百米。

  直线距离二百米,并没有到弓箭射程范围之内,弓箭的有效杀伤范围在百步,也就是七十米左右,四五十米才进入到穿甲、取人性命,在七十米开外也仅仅是能射到而已,毕竟古代的弓箭材质也就那么回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