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124章:造反而已,多大点事儿啊(4/6)

的田,去年就给人占咯!”

  “俺也是个苦命人,膝下没儿子,受了委屈,也没地儿诉。”

  “指着国君开仓放粮呢,就被赶到日南郡来了。”

  “经九真郡,过长山,走了这么长一段路,草鞋磨破了,脑子都是迷糊的!”

  还有个干瘦汉子也道:

  “我到日南郡的时候,身上就一张饼。”

  “这块儿饼,吃点野菜,喝点水,舔上一口,得撑上个把月。”

  有人忍不住发问:“现在饼呢?”

  那干瘦汉子面露难色:

  “饼还在呢,小倒是没小多少,就是馊了。”

  “现在吃吧,有新鲜的不吃吃馊的,心里总觉着委屈。”

  “但是不吃吧,又觉着浪费,多好一个饼啊.”

  这些流民、百姓,可能别的没有,但要论及惨来,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惨的。

  要是开个大汉好声音,曲不用唱,光是在台上卖惨,都能卖个三天三夜,还卖不完。

  那诉说着自己凄苦经历的百姓们,望着收获的粮食,想着以往的经历。

  只觉得心理落差太大,愈发觉得以前委屈,不约而同哭了起来。

  见百姓们哭了一场,陈伏甲这才道:

  “交趾小国,从未想过体恤百姓,以至于有了今日。”

  “看看那些南越人,甚至因为被侵占田地,而不得不躲进深山老林苟且。”

  尽管南越土著就喜欢住在山林里,但群情激愤之中,没人在意这些细节。

  南越土著,就是被逼的!

  甚至交趾国君还自称天柱神转世,来压迫南越人!

  “现在汉军来了!大汉天子来了!”

  陈伏甲说完这句话,清了清嗓子,继续道:

  “天子给大家分田,将那些为富不仁的豪族,全都分家析产!”

  “将得来的田地,全都分给你们!”

  “但交趾国中,上至国君,下至文武、豪族,他们肯定都不乐意!”

  “因为这群奸恶之人,再也喝不了你们的血了!”

  “所以呀,咱们就该每家出壮丁,跟着陛下一起打仗!”

  “陛下才能有更多的田地分给你们,让你们种更多粮食,大家才能过得好!”

  “大家给陛下多献些粮,陛下才能养兵,才能保住从豪族手中,收回来的田!”

  “只有那样,才能人人有田耕!”

  陈伏甲一指身后的木箱,箱子上还写上了“人人有田耕”几个字。

  真别说,交趾百姓们虽然知道,这在某种意义上算是额外加赋。

  但和琼州百姓,最初听到皇帝要民间献上粮草,支撑朝廷打仗时的反应不同。

  这些交趾的百姓们,只是稍作犹豫,便已经有人意动了。

  毕竟刚刚才受了朝廷的好,分到手上的田,太实在了。

  刘恪啼笑皆非,原来陈伏甲存的是这个意思。

  宣传一番,让大汉深入人心,收拢民心,然后学着他给琼州百姓画大饼一样,给交趾百姓也画个大饼。

  以此来保证大军的粮草供应。

  说句实在话,陈伏甲的想法比刘恪的想法要好。

  刘恪只是想着用交趾百姓帮他攻城略地,然后将打豪族分田地的事迹宣扬一番,帮助以后更好治理交趾。

  毕竟,这事情做了,就要宣传,不然岂不是白做了?

  而陈伏甲则更进一步,宣传的同时,又用了百姓一次,民心有了,自然要用嘛!

  让分了田的百姓,为朝廷捐粮,朝廷又得了名声又得了粮,还有兵源。

  实际上也没什么付出,只不过付出了原本豪族、交趾国中应的粮,反倒是大汉又白嫖了交趾。

  而虽说粮食现在够吃,但没人会嫌粮食多。

  有多余的粮食,正好就地征兵。

  如此也解决了汉军兵力不足的问题。

  不过刘恪的想法,和陈伏甲的想法不同。

  陈伏甲更看重汉军后续的进攻,想要保证汉军的作战能力,力求攻城略地。

  而刘恪则更看重后续的治理,想要更加稳定民心。

  于是乎,他便走到了陈伏甲身前。

  百姓们见那几百个侍卫,以及陈伏甲拱手相拜,便知道这是大汉天子,当即也要拜下。

  刘恪却是一拂手,止了众人拜下,而后道:

  “足数缴纳税赋,就够了。”

  他将“人人有田耕”的功德箱踢到一边:

  “这东西,可没必要。”

  刘恪举起一只手,目光扫过百姓,声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