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128章:大汉子民不骗大汉子民(1/5)

  巴尼汉提着一贯铜钱,挂着一小袋银子,就开始了买买买。

  他首先就用一贯钱的价格,买下了铜鼎。

  巴尼汉对这个价格很满意,甚至有些意外之喜。

  倒不是说家里陶器不好用,不能煮饭,而是这鼎,更具有意义。

  经过几百年来的融合,哪怕是住在山林里的南越土著,也知道汉人的鼎不只是烹饪器具,还是礼器。

  这烹煮食物,要是用了鼎,家里都能显得有文化,更加优雅起来。

  如果下葬的时候,拿来陪葬,千百年后刨出来,别人多半得感叹是个大户。

  要是弄来个千百斤的大鼎,那更了不得,少说也得是个列侯。

  指不定还能专门围起来,供后人瞻仰。

  就是有点沉。

  沉得巴尼汉都有点后悔了。

  早知道,最后再买铜鼎就好了。

  而后他只好背着小鼎,又去买了心心念念顶铁枪。

  看见卖枪的汉军士卒,巴尼汉心里还有些紧张:

  “这枪.卖吗?”

  汉军士卒点了点头,道:“卖。”

  巴尼汉继续问道:

  “可这交趾国中,都对南越人禁售刀枪棍棒,你怎么会卖”

  “交趾国?”

  那汉军士卒嗤之以鼻:

  “有汉军驻扎的地方,就是大汉疆土。”

  “那那.”

  一时紧张,以至于巴尼汉的汉话用词,都有些生疏:

  “那你们不担心我们会叛乱吗?”

  “呵。”

  汉军士卒轻笑了一声,敲了敲刀身:

  “大汉会怕叛乱?”

  大汉虽然衰落了,甚至仅剩下一州之地,士气蹉跎,国威沦丧。

  但当今天子,硬生生把汉家威风,给打回来了!

  堂堂上邦大国,岂能和交趾国这种小国一样,畏首畏尾?!

  知道这场仗的粮饷怎么来的吗?

  老百姓们凑的!

  百姓们都不怕打仗,汉军会怕叛乱?

  巴尼汉被这小卒,眉宇间流露出的自信给震住了,但还是不由得多问了一句:

  “不禁刀剑售给我们吗?”

  汉军士卒见这小子似乎脑子不好使,要么就是被交趾国给坑怕了,便费力解释道:

  “你们住在山里的南越人,又不是没有刀枪,也就是锻造的工艺差了些。”

  “而且这鹿角矛,和军中长矛也差不了多少,一样锐利。”

  “禁刀剑有什么用,不只是伱们,包括大汉疆土内的所有人,都不禁止刀剑销售。”

  “只禁止出售铠甲和硬弩这些,就足够了。”

  “那好,那我要买一杆长枪,就这杆!”

  巴尼汉连忙挑好了一杆长枪,递上了银子。

  他迫不急待的掂了掂,枪杆入手沉重,手感却极为柔和,看来用的是上好木材。

  轻轻敲了敲枪头,声音沉重。

  他找了个僻静地儿,往地上用力一捅,枪头便陷在了地上。

  再用力拔出,便留下了一个小坑。

  “好枪,好枪!”

  巴尼汉赞叹不已。

  那汉军士卒见此一幕,只是连连摇头。

  这山里的孩子真可怜,激动成这样。

  这杆枪虽然算不得什么暴利,但也没少挣。

  身背一口铜鼎,手持一杆长枪,巴尼汉立即就成为了市场上的焦点。

  一大群的五大三粗的将士们,就主动的就围了上去。

  这可是只大肥羊啊!

  将士们一个个眼睛冒光,就要往前挤。

  皇帝说了,谁卖的多,谁和南越土著攀得上关系,就赏谁。

  除了赏赐,下次砍豪族,还会让带货最多的将士,亲手为民除害。

  别看化成雨掉了颗牙,但人家高升了啊!

  直接统领那征召的八千南越土著。

  从一个御前侍卫,一跃成了能带兵的将军。

  虽然是暂代,虽然那些南越土著不通战阵,带也白带,但手底下实实在在多了八千人!

  为什么?

  就因为他凿齿漆牙,南越土著对他更有好感!

  “我这里有更好的铁器!”

  “杀猪刀、铡刀、短刀,还有农具!”

  将士们纷纷开始带货。

  尽管场面有些奇怪,像是军纪败坏似的,但这也是刘恪深思熟虑后,做下的决定。

  商人干起这些事儿来,自然更为得心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