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276章、目瞪口呆收割器(4/4)

只能严格执行招待标准。当然,超出部分,我亲自来安排。仰慕制台已久,今日还请制台赏光,由我做个东道。”

  “……既然如此,自然是我自己掏腰包。”杨一清也尴尬地笑了笑,“离京日久,诚意伯谈什么赏光?我也有意多向刘驿总多请教京中近况。是这样称呼吧?”

  “如今大家确实是这样称呼。”刘瑜伸手,“请。若说京中近况,我便先用这《明报》为纲,先与制台说一说?”

  “有劳了。”

  杨一清对于大方向自然是一直收到京里消息的,他毕竟还有参策身份。

  但是细节嘛……他也很吃惊:“这《明报》,为何是这种体例?”

  到了夜里,京城的有心人们和随后才知道消息的,全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为什么这第一份官报,不说文字已经是这样了,排版上为什么也是新的体例?

  但这个问题在报纸上传递出来的信息量面前,完全不值一提,往往只被亲眼看过的人作为最先讨论的话题。

  过目不忘的唐顺之已经来到了他和朋友们聚饮的酒楼,一一说了自己读到的内容。

  收获的,是一张张目瞪口呆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