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

第二百三十九章 火上浇油【今晚七点前更新…(1/2)



  这天早上,刘岩在上班的路上,手机响了。

  他接通电话,原来是县教育局长的电话:“喂,什么事……”

  教育局长在电话那头说道:“刘书记,教育局来了几位学校的校长……”

  “为什么事?”

  “代表学校老师反应集资和义务劳动修路的事情……”

  刘岩打断了教育局长的话:“作为教育局的领导,对于出现的问题,要懂得向每一所学校的领导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而不是仅仅向上级反映情况。

  如果只懂得搬砖头,要你这个局长有什么用?”

  刘岩想了想,又接着说道:“你们局领导和中层干部,一定要下到每一所学校去做宣传解释工作。

  要动员学校的校长,把修路和发展振兴临元经济的道理,告诉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



  告诉大家,县委和县政府这么做,是为了全县的老百姓生活得更好。

  我说过了,如果你做不了中层干部和学校的工作,我可以让做的了工作的人来当教育局长。”

  ……

  让刘岩没想到的是,中间只隔一天,南方最有影响的一家报纸《华南周报》,对临元县干部群众集资和义务劳动修路一事作了报道,还配发了照片。

  与此同时,临元县的修路工作已经轰轰烈烈展开了。

  毕竟临元县大多数干部群众还是支持集资和义务劳动修路的。

  说句心里话,谁不想解决自己家乡的道路交通问题?

  谁不想让自己家乡的经济发展起来?

  谁不想让自己家人的生活好起来?

  临元的道路建设规划,首先是改造和铺设国道,以及临元至怀宁的临怀公路。



  国道是贯穿临元县的交通大动脉,而临怀公路则是临元县通往怀宁市新建市区的交通干线。

  针对轰轰烈烈的临元县干部群众集资和义务劳动修路一事,很快就有人拿着报纸反映到省市领导那里去了。

  《华南周报》是全国影响非常大的报纸。

  一些省市领导一看《华南周报》刊登了有关临元县修路的报道,犹如火上浇油。

  立刻决定迅速组织省市联合调查组,对临元县干部群众集资和义务劳动修路一事进行调查。

  随后,以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林彬为组长、怀宁市副市长黄明昊为副组长的调查组组成了。

  在调查组即将出发的时候,省委临时有一个重要会议,不得不把林彬留下。

  省市调查组决定,由黄明昊副组长全权负责这次调查工作。

  黄明昊心中顿时大喜!

  省市调查组离开市区时,已经是下午5点钟。



  面包车开出不一会儿,天上下起绵绵细雨。

  临近临元县城时,天色已经阴沉昏暗。

  当时,市委一位领导说了,让从省里来的调查组的同志们,在市里过一夜。

  可是黄明昊一开完会,就坚决要马上到临元去。

  在场的所有人,谁也不知道,黄明昊为什么对省市调查组调查临元县集资和义务劳动修路一事,如此感兴趣。

  黄明昊在临元执政五年,刚刚离任不到一年。

  尽管升任了副市长,但是对于临元,他恍若离别了一个世纪。

  其实,他老婆现在还住在临元县城,或者说他每个周末都会回到这块土地上。

  然而现在,他的心境完全是不同的。

  现在他不仅是以一个上级领导者的身份回到临元,而且大有一种钦差巡案居高临下的感觉。



  此时此刻,黄明昊坐在面包车里,身边坐着省教委的一位处长,身后两位是市教育局和市政府的两个年轻人。

  面包车刚进入临元城区,他的手机响了。

  黄明昊接通电话,是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陆平打来的:“黄市长,你们现在到哪儿了?”

  “到了,到了,马上就到!”听到电话那头的声音,黄明昊异常兴奋地说道。

  “黄市长,请您直接到临元宾馆吧!我们在那儿候着呢!”陆平在电话那头说道。

  雨还在下,淅淅沥沥地越来越大,面包车终于在大雨中缓缓拐进了宾馆。

  对于黄明昊来说,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亲切,那样熟悉。

  这里曾经是他接待上级许多领导的地方,他辉煌过,自信过……

  可这种昔日亲切熟悉的感觉,就像水银泻在地上一样,倏地消失了。

  黄明昊迈着不慌不忙的步伐,走进一号楼大厅。



  迎接他的是县长叶宇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