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砥砺前行

第三十四章 迎亲之路(1/2)

 看着裴炎二字,陈青兕便知自己押对宝了。

 裴炎出身河东裴氏,从小就沾了皇家甘露。他就学于皇家弘文馆,然后进入仕途。

 有出身,家底干净,有才略,还不在关陇、五姓之中,是李治一手培养起来的核心人才,有他代为引荐,效果显著。

 除了裴炎,对于娄师德,陈青兕也有一定的期待,此人文武全才气量宽厚,戍边、为相三十年,可谓庙堂常青树,德行之高,连狄仁杰都自愧不如,值得深交。

 既然已实名送礼道贺,想来也会前来参加婚宴:一切早已准备就绪,就等二人来临。

 随着婚期的临近,萧家也派来了不少帮手,帮忙操办各种细节问题。

 作为江南士族之首,嫡女出嫁,自然需要风风光光的,尤其是陈青兕展露一定锋芒之后,底气更是十足。

 什么因为萧婕妤的事情避险?

 那是不存在的……

 是因为兰陵萧氏慧眼识英杰,看中了陈青兕的才学。

 甚至于陈青兕的幼年启蒙先生与少年先生都接连赞叹,表示自己在当初就看出了陈青兕的才略,能成大器。

 反正到了这一步,怎么说都可以。

 论宣传造势,在江南没有人比得上萧家。

 一首《悯农》能够短时间内传遍江南,萧家没少出力。

 陈青兕也很配合萧家的安排,尽管不打算将自己跟萧家绑在一起,免得寄人篱下,行事不由己。但不管怎么说萧家是一面旗帜,只要有萧家女婿的身份在,就是一面无形的盾牌,能够避免很多恶意的攻讦。

 相互成就是最好的选择。

 引亲之日,陈青兕从铜官村出发,领着村里人集资凑出来的引亲队伍,带着大红花,前往萧家所居住的武进县。

 一路敲锣打鼓,热闹非凡。

 往来之人得知消息,皆露出羡慕的表情。

 在江南尤其是常州,萧氏的地位是崇高的,更别说是萧家嫡女,迎娶而非入赘。

 知道一些内幕的嘴里酸酸的,念叨一句,走了狗屎运,但底气没有那么足了,《悯农》一诗,放到李杜王维在世的盛唐,或许只是中上水平,但在如今这个唐诗荒漠时代,确是少有的佳作。尤其是《悯农》写实,与朝廷庙堂重实干的风气很是结合。

 走了两天的路程,陈青兕方才抵达武进县。

 陈青兕最先见到的人是与萧灌年纪相仿的年青人叫萧安节,也是萧家正房子弟,不过不是齐梁房,而是另一脉皇舅房。

 萧安节的态度不是很热心,但工作安排的面面俱到,休息吃住,无不齐备。

 陈青兕感受到那份疏离,并没有在意,兰陵萧氏那么大,不可能内部没有一点矛盾。

 脸上带着微笑,陈青兕心中却有了调查的方向,从萧安节这里下手,或许能够查出一点东西。

 根据萧灌透露的消息,萧家族长是他们那一边的。那么为了防止另一方闹事,将迎接的任务交给对方,出了任何事情都是想要闹事的一方招待不周,以保万全。

 武进县,醉刘伶。

 一手持折扇,左腰佩宝剑,右腰挂美玉的华贵青年信步上楼,一间一间的向内观望,来到丙字间,眼睛忽然一亮,见临窗处坐着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白衣青年正在忧郁的饮酒,开心道:“郑兄,你我当年洛阳一别,已有年余,不想在此间相会。”

 那位白衣青年见到华贵青年也是一怔,随即热情起身道:“快,崔兄,快快入座。这里的黑杜酒,也是一绝,不会比杜康逊色。”

 华贵青年脸上带着一丝不屑,在他身前的桌上入坐,一语双关说道:“此言诧矣,伪劣之物,终究是仿品,焉能与真品相提并论?”

 黑杜酒是产于江阴,又称江阴黑酒,相传由酒仙杜康所创,故得名。据说当年杜康在家乡酿制出杜康酒后,偕同好友刘伶云游四海,来到江南,隐居于江阴城东,以江南糯米酿制出酒性绵厚醇甜的黑色米酒,故称黑杜酒,还有一句谚语““江阴黑酒饮三碗,醉倒刘伶整三天。”

 但这种传言并不能让人信服,尤其是江北大多数人。

 华贵青年姓崔,叫崔敏,出身博陵崔氏安平房,可谓天之骄子,心性亦极为高傲,不喜伪劣世俗之物。

 白衣青年来头也是不小,荥阳郑氏子孙,叫郑融,两人皆是大唐最顶级的士族子弟。

 崔敏坐下却不饮酒,似乎喝了黑杜酒会掉自己的身份。

 郑融却一杯又一杯的自饮,心事满满。

 崔敏也不说话,只是看着窗外,突然说道:“你看,安节兄的表情,像不像一条狗?心里明明气得要死,却依旧强颜欢笑。也不知文行公泉下有知,会不会气活过来,再死一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