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南王:开局与太子桃园结义

第八十七章 老夫把王字倒过来写!(1/2)

 当然,经此一番骚操作,文臣阵营,算是认清了张镇的面目……

 这货不是个文人啊……

 文人的特质,用张镇的话讲,就是有点绿茶有点婊,大家表面上装纯,背地里骚爆;表面上笑吟吟的,暗地里相互戳刀子;表面上大立牌坊,暗地里男盗女娼……

 张镇这货,上手就撕啊!

 大家要文斗不要武斗,讲究的是个斗而不破,这货上手就撕破文人温情脉脉装纯装圣人的面纱啊!

 无耻败类!今后不带你玩了……

 大家纷纷要把家里送到镇国科技大学的子弟接回……

 结果,他们低估了王守仁的洗脑能力,低估了广阔世界、新奇世界对年轻人的吸引,更是低估了这群人心底里已经被激活的理想——像汉儒那样做个大丈夫,仗剑走天下,建功立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让人吃饱,富起来,以自己的能力造福一方等等乱七八糟……

 总之要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有意义地活着……

 不回去,不陪你们打扑克,打扑克没意义,打扑克消磨生命……

 于是,刘健唯一活着的儿子刘杰抱拳对他们家的管家说:“……老伯,请转告家父,这来都来了……”

 李东阳的过继来的儿子李兆番:“……来都来了……转告家父,孩儿立志要……”

 “……来都来了啊,就不回去了,回去跟条狗似的,被关着等死……”

 “来都来了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来都来了啊……世界很奇妙,我想去研究……”

 “来都来了啊……百姓那么苦,我想去拯救……”

 ……

 总之各有各的理由,没一个要回去的……

 有的仆役管家之类的,受了家主严令,想把少爷接回去,纠缠不休的,沙包一样大的拳头朝脸上胡去……他们哭着回去告状了……

 张镇在京城备考,其实就是背诵早已经让王守仁改得毫无瑕疵的那篇八股……《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如果没错的话,可能要考的就是这个题……

 这时候,各种拜帖到了忠义伯府……

 “我家伯爷不在家……”

 于是,张家英国公府收到了无数拜帖……

 “我家少爷不在家……”

 手眼通天的那些人,就在皇帝跟前告了御状,声称张镇坏人心术,把自己儿子拐去了,不知道灌了什么迷魂汤,现在请也请不回来了……

 有能力告这个状的人并不多,李东阳心思比较深,而且前面自己的亲儿子科考还行,却年纪轻轻都死了……现在只有一个继子李兆番,对其能否科考的心思,已经淡了,觉得跟着张镇去混也不错,世事变迁无常,青萍起于微末,窥一斑而知全豹,说不定以后太子、张镇这一支会壮大成为主流呢……刘健虽然保守,可是刘杰屡试不中,都已经三十七八的人了,他已经不抱希望,只要活着,爱咋咋地……王守仁的老爹王华,自然不能去告自己的儿子,还有两个儿子交给老大去带,也没什么不好,虽说王家诗书传家,现在就算王守仁被张镇带歪了,也歪打正着,镇北侯都封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谢迁的儿子自己教育的很好,都很有出息,没有一个送到张镇身边……

 告状的是王鏊、马文升等人……

 “据说,当初是你们大车小车的礼物送到人家府上,求着人家带你们后辈的……”皇帝听了告御状的,反问一句……

 “万岁,可谁知道,这张镇如此离经叛道,不治经典,专搞杂学……毕竟修身立德为先,犬子不才,也不愿被带歪啊……”

 “朕听说,你们这些儿子,本来就歪的厉害,自己没办法了,才交给张镇是打算矫正一下的……而且朕听说,现在这些孩子都不错啊,他们和百姓同吃同睡同挖煤,种田、烧砖……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民生之艰,内心滋生了深深的爱民情怀,誓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难道不是修身吗?不合乎圣人之道吗?”

 这些年轻纨绔,这段日子鬼知道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消息封锁的太死了……皇帝不是鬼,但他真知道这群纨绔经历了什么,他的厂卫、暗卫等等,不是吹的,皇帝很喜欢这种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感觉……

 现在把这事儿说出来,惊呆了告状的各位,原来孩子们一直在挖煤、烧砖、种田?有辱斯文啊,这是读书人的事吗?他们信奉君子劳心、小人劳身,这孩子这不是做了小人吗?有辱斯文啊……

 难道他们不是去镀金吗?

 皇帝似乎愧透他们的心底:“朕知道,你们的儿子都是宝贝疙瘩,原本想着跟太子学习,就是镀层金,将后有个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