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独

第247章 ...(1/2)

  萦芯觉得,对并州三年一毛不拔的陛下,突然这样大方的决定以全国之力去赈济,应该是跟她一个想法。

  那么,她也就不必多此一举的再去提醒太子了。

  于是,她问顾毗:“既然小赵亡国后这伙人依旧有足够的耐心和钱财,那就说明这伙人肯定不是小赵国派来的。叔叔看哪些口供觉得,他们是哪来的呢?”

  “能抓到的都是最外围,许多都不知道自己是给他国奸细做了嫁衣。毗觉得她们不是桓楚就是南晋派来的。”

  至于西蜀因为不与东吴接壤,花这么大心力削弱东吴,他们并不能得到好处,所以必然不是西蜀派来的。

  “那这两国是哪个嫌疑更大呢?”萦芯于两国之事所知不多,所以更想听听顾毗的判断。

  “桓楚有一统的野望,可其国实力强横,大道直取。倒是南晋当初立国时,就多用奸计,这才谋了吴地,致使东吴北迁。所以,毗认为他们都是南晋来的!”

  顾毗说着,想起自家失去的祖地,恨恨的道:“当年魏明帝(疑似穿越人士曹睿)诛杀司马氏阖族,怕也是看清了司马氏的卑劣!只可惜漏网之鱼太多!”

  被他一提,萦芯一边暗暗羡慕“前辈”的丰功伟绩,一边哀叹“前辈”早逝。

  倘再给他几十年,自己来时只消赚点家资就能逍遥一生,哪还用这样日日殚精竭虑……

  “叔叔,一时间我也想不出其他追查的方向,暂时先这样吧。”

  顾毗昨晚就绞尽脑汁想了大半夜也没抓住个破绽,一听嫂嫂暂时也没有,道:“毗回时,太子殿下也说若无其他可探之处,便先等他查完那三处的消息。”

  萦芯点点头,又提起了别的事:“如今阿石和小娘都跟我住在别院,可也不能一直这样放任下去。我想给他们雇个西席。叔叔,可能找到可靠之人?”

  可如今多事之秋,万一随便顾了个又是个探子,所以萦芯都不提要找的老师如何博学多才,只要求可信。

  “二庶……二伯祖母娘家多有文士,不若请她问问母族是否有郎君原为阿石兄妹的蒙师?”

  “若能如此最好。”

  萦芯心道:怪不得二伯祖母比大伯祖母看着有心计,原来是因为出身不是武勋啊。

  叔嫂二人又就阿石兄妹的教育问题谈了几句,顾毗便回房了。

  德音这才开口问:“小娘子,可是不想继续帮太子殿下追查了?”

  “嗯。”萦芯点点头。

  当初她扣下丁氏的陪嫁阿桂,完全是随机应变,相信不会有人神通广大到能预判她的操作。

  那么,阿桂就是在顾氏别院收到上级的指令的。

  包括当日在灵前拖走阿桂的别院下人在内,所有她死前接触过的人,萦芯都让德音查了。

  全都很清白。

  也正是因为一直没有抓到给阿桂传信的人,萦芯才越发没有安全感。https://m.178xs.com

  这伙人既然这么有恒心,如果真因为她被追查到核心人物,导致“伤筋动骨”,想必他们报复她的时候,肯定也很有恒心。

  萦芯是绝不能让全家因为自己,踏入那样的险境的。

  反正有昨天给太子的三个问题,她已经算是帮过太子,至于陛下对她的怀疑,她也只能另寻契机试试了。

  自她进入广固后,一直紧绷着的时间,似乎终于放松了。

  萦芯画了两天的马场设计图,期间除了阿石或者小娘来捣乱,别的都很顺利。

  而远在费县的张理和裴嵇也觉得谋划余甘茶馆的事情,进行的很顺利。

  头一次,南亭侯就亲自现身给茶馆解了封。

  昨天第二次封茶馆的时候,他便没去。

  第二次的借口依旧是怀疑茶馆有禁书。

  真就是干封,也不派人真的去查看藏书。这样许多费县本地文士圈儿都很愤怒。

  今天已经是晒书节的最后一天,被封的茶馆里面依旧是满满的人在奋笔疾书,茶馆外的看客们却品出了城守大人的意思。

  “夫君,这可怎么办啊?”华静抱着儿子,担忧的问。

  李藿已经想到了个慢方法,就是任凭张理封茶馆,反正茶馆也没有盈利。

  往年晒书节过后,会有许多琅琊郡的文士来看新书。之所以节中不来,就是给外地的文士让地方抄书。

  如果张理经常无故封禁茶馆,肯定能招惹众怒。到时候李藿很想尝试一下,他这个费县的文首是否能“一呼百应”,带着被耽误看书的文士们去县衙示威。

  李藿把自己的想法给媳妇解释完,华静想了想道:“这也太久了,万一中间生了变故可怎么办?不如还是赶紧给阿耶写信吧。”

  可李藿并不想有点什么事儿就找丈人解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