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以及小麦都会大幅增产,国际炒家还会不会来,很难说。
思考了会儿,郭阳说道:“一方面加强囤粮,一方面要假装我们很弱,吸引国际炒家来国内搞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四大粮商和国际基金收割了亚非拉,我们让他们来国内……”
林部眯起了眼。
他算是明白了嘉禾在等什么机会,反向阴一波四大粮商,届时嘉禾进入南美,阻力就会小很多。
郭阳继续说道:“国家粮食局能不能不那么高调,秋收还没完呢,就紧急上调了今年的产量预期。”
林部一想,如果按这小子推理的逻辑,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琢磨了一会儿,林部想起嘉禾这时候进入粮油加工领域,是不是早就有了这层谋划?
但嘉禾加工收购国产大豆的亏损又是实打实的,一时之间,林部也琢磨不定。
但手中有粮,却一定是正确的。
林部说:“这事我记下了。”
郭阳也笑了笑,事实上,嘉禾粮油除了加工,另一個目的也是囤粮,手中有粮,在和四大粮商过招时才能游刃有余。
“那在非洲的投资,林部能不能帮忙引荐一下?”
林部想了想,让秘书拿来一份资料。
“刚好,刚果(金)这两年稳定了些,虽然东部大湖区依然有很多反对党活跃,但整体政局缓和了些。”
“新就任的小卡比拉总统曾经在国内留学,现在也正与国内进行了基础设施融资对话。”
“目前初步定下的调子是基础设施换矿产资源。”
郭阳接过资料,是一份国内和刚果(金)的一份投资洽谈范围。
快速的翻了翻,刚果的交通运输、水电、市政、医疗等各项基础设施都很落后。
农业也是同样如此,粮食基本上依靠进口,农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谷物和蔬菜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奢侈品。
技术落后贯穿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各个环节,农业投入严重短缺。
优势是各种资源丰富。
简单来说,在刚果(金)大规模投资粮食种植,投入与收益的性价比很低,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郭阳在林部拿出的资料上看了很久,最终才指着其中一页。
“棕榈油开发和粮食种植开发,嘉禾对这两项感兴趣。”
“可以,后续可以给你引荐刚果(金)农业部的部长,他这几天刚好在京城。”
林部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开口道:“出海的话,国家给不了什么支持,相比之下,还是要大力发展国内啊!”
“只要嘉禾能像现在这样发力改造盐碱地、沙漠、戈壁,国内是不会有人动嘉禾的。”
国内难以利用的耕地不计其数,以往也不是没有尝试过进行改良,但效果差强人意。
几十年下来,能像嘉禾这样大规模开发荒地,还能取得如此效果的,仅此一家。
郭阳明白林部这是在点他了。
“重心肯定还是在国内,尤其是西北,把西北改造成大粮仓才是嘉禾的终极目标。”
“你心里有数就好。”
林部其实还有一件事没说,再过两个月,中非合作论坛将在京城召开。
不过,他并不想让嘉禾参与。
其余的几个非洲国家,赞比亚,肯尼亚,尼日利亚的农业投资环境都比刚果(金)要好。
但他不想嘉禾轻易在海外打开局面,国内可还有大片的土地需要嘉禾去开发呢!
看林部想走,郭阳起身与林部握手,说道:“感谢林部的支持,嘉禾忘不了自己的根在哪里。”
林部点了点头,走到半路的时候,又停了下来,回身说道。
“之前不是逮了一批人吗?已经和大洋那边做了交换。”
“其中有你以前的同学陈云鹏,估计这会儿已经在回国的路上了。”
“啊?”
郭阳一脸疑惑,还想追问细节的时候,林部已经走了。
陈云鹏?
郭阳想了一会儿,才想起那个略微有些憨的胖虎。
貌似他还欠陈云鹏钱,10万元还是20万元来着?
不过这些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两天后。
郭阳顺利见到了来自刚果(金)弗朗索瓦·恩赞加,其也兼任刚果农业部负责人。
两人的交谈很顺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