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53章 第六十七 育种科研人员多少有点犟(3/3)

楚先玉335的潜力,绝对是国内最优良的玉米品种之一,何况还有先锋公司的技术支持。”

    听到李灯海摆出先玉335,郭阳顿时就不乐意了,你如果说登海系列我还可以给你留点面子。

    “呵,先玉335?能比得过天玉1号吗?”

    “而且嘉禾有更充足的资金,更好的实验环境,技术上在生物育种方向上也有了重大突破,就等着梁哥这样的人才来组织玉米基因育种。”

    李灯海立马反击,说出了他时常挂在嘴边激励研发团队的话。

    “多少箱的演算纸也算不出一个良种,条件再优越的实验室也代替不了酷暑严寒下、疾风暴雨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虔诚劳作,

    如果你不甘心做一个庄稼汉,像养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年年月月地伺弄它,机遇随时可能从你身边溜走!”

    郭阳仿佛看到了梁国的眼睛在发光,最终只能含泪离开。

    唉!

    理解不了这些人的脑回路。

    杂交育种虽然比传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要有效率,但想保持遗传后代的性状稳定性同样需要经历多代回交。

    其过程不仅耗时较长,且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但怎么办呢?

    这些老前辈只相信天道酬勤。

    只相信一年年的付出,一天天的实干,在风雨中抢时间,在烈日下抢效率。

    汗灌黄土育一苗,倾注心血,只为一苞。

    郭阳只想说,大佬,落伍了。

    现在世界的主流是生物育种技术,是分子标记,是染色体工程,是基因工程……

    在老一辈育种专家身上接连碰壁,郭阳也不得不调整了方向。

    干脆招一批高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得了,从新培养。

    只是费点心罢了。

    一批一批的换,大浪淘沙,总有金子能留下来。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178xs.com。一起小说吧手机版阅读网址:m2.178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