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50章 非洲农业(3/6)

非常适合胡萝卜生长。

    才开始大面积引种。

    尤其又喜欢岛国的坂田7寸胡萝卜种子。

    不过这种种子俏,长期缺货,黑市价格最高时1.3万元一罐,一罐只能播种2.5亩。

    在黑市上当受骗买到假种的农户不少,让农业局也颇为的头疼。

    然而,今年却听说有为农户从西北引种了名为‘超级红芯’的胡萝卜种子,效益可能还略微胜出坂田7寸一头。

    这引起了他的怀疑。

    不过这点疑虑已经烟消云散。

    卫国看向旁边一个老技术员,说道:“老周,我现在有点相信你说的亩产超过1.5万斤了。”

    老周是一名有多年农技推广经验的技术员,指着靠里面的一块地笑道:“老板在那边采收。”

    几人走了过去。

    红色的胡萝卜一字排开放在地上,在绿叶的映衬下,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老周上前,从地里捡起刚刚从泥里拔出来的胡萝卜,简单的擦了擦,就一口咬了下去。

    “水分很多,像水果萝卜一样,吃起来很可口。”

    其余人也有样学样。

    “真不错哎!”

    “一点也不辣。”

    农场主陈伯小跑了过来,眼睛里闪烁着狡黠与精明,皮肤因常年累月在田间劳作而晒得黝黑。

    “领导好,领导好。”

    老周打趣道:“你这一亩收两万斤,今年要发财了啊!”

    “还行,还行。”

    看他没反驳,卫国问:“真有两万斤?”

    陈伯僵在了原地,不过说都说出来了,“有些管的好的地块能有。”

    老周也跟着解释,“陈伯这是个例,我估摸着普通的能亩产1.3万斤就是高产了。”

    卫国在心里默算着,按0.75元/斤算,两万斤一亩就是1.5万元的收益。

    种子每亩投入3000元,算上其中的农资、机械和人工,这个收益绝对超乎寻常。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晋江紧跟着就依托东石镇创建胡萝卜示范基地。

    又跟着出台了胡萝卜产业规划,让晋江胡萝卜很快就在全省、全国、日韩等地打开了名声。

    陇省永昌。

    2万亩更新了品种的胡萝卜基地,在今年迎来了大幅的增收。

    不仅产量由原来的五六千斤提高到了八九千斤,品质的提高也带动了价格的上升。

    一大批吃到第一口红利的农户借此脱贫致富。

    同样的故事,在前两年就已经在甘谷等山区群众身上发生,不过他们种的是辣椒。

——

    郭阳透过豪客850的舷窗向外望去,西北的群山连绵起伏。

    在嘉峪关上空盘旋时,已能看到荒芜的戈壁上出现了绿意。

    同样是傍晚时分。

    戈壁公路边上停了辆旅游大巴,游客悠然的在沙棘林和红麻草丛里拍照。

    郭阳笑了起来。

    奔波的疲惫感也消散了不少。

    回到别墅,让保姆做了份简单的晚餐,吃了后喝一杯红麻茶,锻炼,洗漱,睡觉。

    次日一早,郭阳精神饱满的醒来。

    到办公室后,就让宁小婧去请余小川和余洪海。

    罗修在办公室里帮着清洗茶具,开口道:“老板,伱是不是对宁秘书太冷漠了点。”

    郭阳挑了挑眉,“怎么说?”

    罗修说道:“可能是老板你避嫌太刻意了点,嗯…总之就是感觉你对别人有人情味,对宁秘书就太冷漠。”

    “宁秘书也是个大美女吧,公司现在有人都在传你不近女色,是不是……”

    郭阳说:“我平时也有光明正大的在欣赏她吧!”

    “别人感觉你拿她当机器用。”

    闻言,郭阳眼前一黑,可能是受固有观念的影响,有事秘书干,没事干秘书。

    他在这方面确实比较谨慎。

    难道真过头了?

    这时,宁小婧领着余洪海和余小川过来,郭阳瞄了眼宁小婧,穿着深蓝色套装,简洁而不失优雅。

    没有过多的装饰。

    既有职业女性的干练与自信,又在细微之处流露出柔美与温婉。

    不过宁小婧将两人带过来后,就又回了工位上,没多瞧一眼。

    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