璋好奇的问道。
姜胜也没犹豫,直接说道:“这赋税策令的瑕疵主要集中在农田的人头税上。”
朱元璋疑惑道:“人头税不是自古如此吗?”
姜胜没有否认:“是确实是,但这个策令还是有问题的。如果我没记错,我朝应该有一些专属于士人、士族的免税策令吧?”
朱元璋疑惑的点点头。
“那么是不是代表着,有些士人名下的土地不管多少,都不用缴纳赋税?如此长久下去,土地岂不是尽在士族手中?兼并土地之风一旦盛行,真到了久病难医之时,只怕就是皇帝下令,也逆转不了天下士族的反抗吧?”
“毕竟,粮食和土地可都在那些士族的手中.”
朱元璋也是聪明人,压根都不用姜胜说的太明白,立马便领悟了其中的意思。
确实,如果大明长久的传承下去,这个赋税的瑕疵,必将遗祸后代。
一时间,朱元璋眉头紧锁。
看着朱元璋凝重的神情,姜胜笑了。
“黄爷爷,你这是发什么愁啊,那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咱们这位皇帝还在位,以他的威严,这样的事情还不会那么容易出的。”
然而朱元璋却说道:“孩子,你既然能看出这问题,你可有办法解决?”
“办法自然有,也很简单,摊丁入亩就是了。”
朱元璋一愣:“摊丁入亩是什么意思?”
“额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取消人头税,以占有的田地数量来决定赋税多少。这样一来的话,那些穷苦百姓就不用为了高额的赋税发愁。当然,士绅的免税也要想办法撤销。”
听到姜胜的解决办法,朱元璋顿时眼前一亮。
身为执政者,他很清楚这其中代表的意义。
人头税一旦取消,那么越来越多的农民就会选择自己种植粮食,粮食也会到了自己手中。
古代人口到了一个节点一直上不去是为什么?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粮食无法满足人口的增长。
而粮食无法满足的人都是什么人,不就是百姓吗?
这个策令一旦执行下去,人口将会得到增长,算是还利于民。
不过,最重要不仅仅只是摊丁入亩,更重要的是撤销对士绅的免税。
原因很简单,如果仅仅只是摊丁入亩,那么对于百姓来说,你给他田地,就是在害他。
因为如果没有田地,他就不用缴纳赋税。
那对于农民最好的办法是什么?自然是将田地归到那些没有赋税的士绅手中。
所以,士绅的免税必须取消。
当然,这样会受到士绅利益团体的阻挠。
但他朱元璋是谁?他是怕士绅的人?
想明白这其中关系的朱元璋,脸上顿时闪烁出喜色,然后看着姜胜问道:“那藩王之策有什么问题呢?”
姜胜看着刚刚情绪还不是很好的黄爷爷如今在听到他谈论这些时竟然心情好转了些,不由的心中一喜。
随即也就没想那么多,说道:“藩王之策其实还好,但唯独有一点,那就是储君。”
“储君强,自可镇住藩王,就好像我朝的太子,若他在,大明藩王自然不敢有任何异动。”
“可如今他不在了,藩王如何解决?”
“说点僭越的话,黄爷爷,我感觉我们的朱皇帝可能要立太子的儿子,朱允炆为储君!”
听到姜胜的话,朱元璋的脸色瞬间巨变!
他看着姜胜问道:“你是如何知道的?”
姜胜看着朱元璋奇怪的眼神,有些疑惑,但还是说道:“我也是猜测的,不过从皇上将大将军蓝玉入狱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
朱元璋不敢置信的说道:“我听说那大将军蓝玉等人是因为意图造反才被抓的,跟这立储有什么关系?”
姜胜回道:“是,上面说的都是因为造反,可是黄爷爷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人,可都是跟随咱们这位皇帝打天下的弟兄们。先不说他们是不是真的要造反,就算是真要造反,又为什么?”
“如今明面上,最有可能继位的只有两人,一个是皇上的儿子,燕王,他的风评最好,也有能力。另外一个就是太子的嫡子朱允熥。”
“可是,皇上早已经给大明朝立下过规矩,按照这个规矩,绝对不可立其他王爷为帝。”
“既然是这样,那也就是说,未来的皇位必然是那朱允炆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幼孙登基,他面临的却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