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断案实录

第三百六十八章:心眼(1/2)



外面飞雪漫天,御书房里面却温暖如春,烧的暖洋洋的地龙将热量传递到屋里,驱散寒气,王公和窦尚书身上的雪花也在进去里面之后,慢慢消散。

圣人端坐在龙椅上,见二人进门,连忙高兴地招呼道:“爱卿快来瞧瞧,边关大捷啊!天威军、天成军、神威军三军联手设局,于若水河大败突厥,歼灭敌军五万余众,连仆固族的老巢都剿了!”

说着,他将手中的折子递给齐公公,齐公公恭敬地接过,送到窦尚书的手中。

按理说这件事应该是最先通知兵部尚书的,奈何兵部尚书戴罪之身,圣人懒的见他,又想找人分享他的喜悦,便将窦尚书和王公招了进来。

窦尚书乃是刑部尚书,又有要务在身,此次边关大捷,也有他带头破获兵器一案的功劳,圣人对他尤为看重。

齐公公察言观色,才将折子先给了他。

窦尚书一目三行,快速扫完折子的内容,大喜过望,“好,好,不愧我大兴的儿郎,都是好样的!圣人,臣想僭越一下,替三军请个功!”

王公接过折子,看完也大笑道:“好啊,此乃我大兴之喜。”

圣人笑道:“该赏!传旨,着户部调派粮草辎重,派钦差前去边关问候,犒赏三军!”

现在前方战事吃紧,只能先送些吃食物资,待战事消停下来,则要论功行赏。

窦尚书和王公纷纷弯腰曲背,喝道:“谢圣人隆恩。”

圣人摆摆手,“这也有你们的功劳,窦爱卿当机立断,及时予以前方帮助,才叫此次计划得以实施,爱卿功不可没。”

圣人说的是当时王令传回消息,请窦尚书调派人手,将残次兵器替换成完好兵器之事,早在崔叙等人领命离开长安的时候,这件事已经着手安排了,只是为了不打草惊蛇,此事都是在秘密进行的。

王令传信回来的时候,兵部尚书已经被吓到在家中称病了,大权落在两个侍郎的手中,圣人不愿再生事端,便将此事交由窦尚书暂管,窦尚书正愁怎么将兵器运到军中呢,还没想好,王令就已经给他递上了枕头。

窦尚书连忙叉手道:“圣人过誉了,此次大捷乃是圣人识人为贤,以及我大兴将士勇猛杀敌的功劳。”

“好了好了。”圣人摆摆手,“谁功谁过,朕心里有数。”他是一个赏罚分明的好皇帝,尽管有的时候随性了些,但在大局上从未含糊。

盖是因为当年先帝晚年的时候刚愎自用、疑神疑鬼,导致朝堂上勾心斗角,官官相争,最终差点儿葬送了大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伟业。

圣人登基后,用人为贤,广纳谏言,将御史台抬了上来,上可对皇族劝谏,下可监察百官,自己更是每日三省自身,为大兴的朝堂做了一个良好的表率,也因此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真心拥护。

王公仔一旁摸着胡子,笑呵呵道:“窦尚书莫要妄自菲薄,这可是大功一件,窦尚书何必自谦呢?”?圣人乐了,“王卿莫要羡慕,此次也有你的功劳。”

“这……  ”王公不解道:“臣一直在长安做事,也不曾参与其中,怎么还有臣的功劳?”?别是出了他不知道的事吧?要论功劳的话,他们王家也确实有功,又是带兵上阵,又是押送物资的,可是这功劳怎么也算不到他的头上。

圣人又拿出了一个折子道:“这是天威军的方将军写的请功折子,上面不但写了此次战事,还详细说了这次计划的参与者,你们大理寺的崔叙崔寺正、还有薛如英薛寺直可是立了大功啊。”

方正韫是一个正直的人,在请功折子里对王令、崔叙、薛如英等人的事迹进行了大量的阐明和称赞,当然,他也没有隐瞒此事中的风险和冒进。

只是对于现在的圣人来说,那些都不重要了,他只看到了“边关大捷,突厥重创”几个字,尤其是关于崔叙的功绩,圣人已经看了好几遍了。

不愧是皇家的后人,这气魄像极了当年阿姐征战沙场的样子。

王公先是看了一眼折子,故作不满道:“这年轻郎君胆子忒大,此计牵扯甚广,一环扣一环,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崔寺正擅自调动兵马也就罢了,这王将军作为一个老将也不制止……  ”

他话还没说完,圣人就不高兴地阻止了他,“年轻郎君就应该这样敢打敢上,朕瞧着挺好的,此计虽然风险甚大,但这不是也成了吗?尤其是崔寺正和王将军,乃是我大兴男儿表率也。”

王公连忙换了一副脸面,笑容满面道:“是,是,圣人说的对,臣就是瞧着崔寺正和王将军火气大,就算想立功,也不能越过方将军擅自调兵啊!”?擅自调动兵马可是大罪,更不要说崔叙还不是武官,往上了说是越俎代庖也不为过。

圣人满不在乎道:“此言不妥,他们也是为了我大兴边关的安危着想,正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都是小事,再说,崔寺正不是已经上了请罪折子了吗?爱卿何必揪着不放?”

“圣人明鉴。”王公连忙拱手道:“是下官愚昧了,光想着他们犯了错,却没瞧见这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