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出大唐

第139章 竟陵城夜断义山 郢中坤登临七望(5/7)

铣帐下领五千军,天师”

  许玄彻说到此处,只觉浑身剧震,一记重脚在其反应不及时,将他踹飞砸塌厅堂木壁!

  “你你.”

  他“你”了几声,死不瞑目。

  正在捣鼓香玉山尸首的徐世绩露出惊讶之色。

  “天师为何杀他?”

  他站起身来,不解问道:“此人控制萧铣大军,又能得知草原消息,岂不大有作用?”

  “你说得没错,他有作用,但是更该死。”

  周奕望着房顶上摇晃的屈无惧,露出追忆之色:

  “早年我还在雍丘夫子山上,曾有个叫匡晖的人上山杀我道场中人,他是梁王手下,更是许玄彻的门人。此人欠我巨债,自当杀之。”

  徐世绩瞳孔放大,心中直呼记仇。

  又有些庆幸,看来自己能还债还是赚了大便宜。

  今晚已经遇上两位,有债没法还之人。

  又叮嘱自己,要多多赚取功劳,好为自己与落雁谋一条生路。

  ‘落雁啊,你可知道,徐某已在千里之外为你殚精竭虑’

  一时间,心有戚戚焉。

  他看向荥阳方向,忽又问:“梁王怎会在那时候找上夫子山的?”

  “萧铣是看中了太平道承,只是当时那匡晖的手段,不像是上山谈事的,反倒像是来寻仇。当时我还疑惑,现在才算拨开云雾。”

  周奕目光清明:

  “那匡晖是这许玄彻的门人,许玄彻又与大明尊教有关,若太平道入了萧铣的地盘,一旦发展起来,必然与大明尊教的后手相敌对。与其未来有道统之争,不如趁早破坏。”

  徐世绩恍然大悟,心中多有感慨。

  若论天师债,萧铣还在前。

  梁王你真会挑对头,眼光不比密公逊色。

  快速处理好香玉山的人头,徐世绩告罪一声,出去砍杀巴陵帮贼贩去了。

  这一晚上,也不用周奕再操心。

  徐世绩领人直扑许玄彻的驻军之地,配合冯歌的人手把这伙人吃个干净,消除了竟陵郡城最后的隐患。

  混乱许久的郡城,终于平静。

  翌日,午后。

  周奕又一次被请入冯军大营。

  冯老将军走出帅帐,与副将蒲勤、幕僚伏弘、冯汉等人一道相迎。

  冯歌没有避讳,这一幕,四周大批军士都瞧见了。

  并且,他也是改了称谓。

  “大都督!”

  “冯将军。”

  冯歌双手抱拳,正要作礼,被周奕一把扶住,笑着拉他朝帅帐中去。

  军中重要成员,全都跟了上来。

  “幸得大都督相助,才能灭钱云、退萧铣,叫我竟陵郡歇止兵乱,重得往日安宁。”

  冯歌又道:“我已命人在城中宣讲,叫竟陵百姓知晓大都督恩德。”

  “主要是将士在拼杀,我倒没有做太多。”

  “欸,大都督莫要谦虚,冯某已知晓大都督在两郡之地的壮举。”

  “不错。”

  这时周奕身旁的大执事梁治站了出来,朗声说道:

  “我牧场此次也陷入巨大危机,正是大都督出手,助我们灭掉祸乱四方的四大寇、八十一位头领大贼,以及数万贼众!

  连漠北入侵至中土的强横沙盗,也尽数覆灭。”

  周围也有人头一次听到这消息,既觉震撼,又无比欣喜。

  梁治说话时,时不时看向冯歌。

  那意思冯歌岂能不懂?

  若上一次陈瑞阳的态度还不清楚,梁治能表达的东西可就多了。

  他是牧场大执事,直接听令于场主。

  叫周奕感觉意外的是,梁治又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来。

  “冯将军,此信是我家场主亲笔,事关两郡安稳,还请一观。”

  冯歌拿起了叫周奕也好奇的信,他也不知道梁治还携带场主字书。

  冯老将军拆开一看。

  信并不长,几下就看完了。

  他的眼神没有多大变化,显是早有洞察。

  冯歌是个干脆人,这一桩桩事情经历下来,已明白竟陵何去何从。

  这时想到已故的方泽滔,便说道:

  “大都督,你可知方庄主在故去时,留下了什么遗志?”

  周奕摇头:“我虽派人与方庄主交流,却无缘一见。”

  冯歌道:“庄主集募兵将,却对周遭无犯,只是拒贼于外,守一方安宁,他希望竟陵能一直安稳下去。”

  “不错,”方庄主的幕僚伏弘抚着胡须,“所以庄主也留了话,谁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