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拒当冤大头开始奋斗

362、出成绩了!(2/5)



  “等下你竖起耳朵给我好好听着,务必要写一篇以高考状元为主题的优秀报道。”

  “这事儿光做得好可不行,宣传同样是得跟上,出了差错可唯你是问。”

  经曹德明再三提醒,周立军也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当即拍着胸脯保证道

  “曹校长,我办事儿你还不放心吗,保管将这件事情做得敞敞亮亮。”

  见状,曹德明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倒不是真不放心周立军,不然也不可能唯独带他跟自己一起来这王家村。

  只是周立军毕竟还年轻,有些事情必须好好敲打,否则他那马虎劲上来了,事情可真就不一定能办得敞亮。

  就在曹德明努力谋划,打算借着王程鹏这个高考状元的东风往上爬的时候,周立军却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一般,满脸八卦地询问了起来:

  “曹校长,前阵子我看到刘局长往你那边跑,也不知道是有啥重要的事情。”

  周立军口中的刘局长全名刘春生,乃是上河市教育局的副局长,负责的恰好便是学校的相关事宜。

  听到周立军的询问,原本还哼着小曲的曹德明立刻变了脸,大声对周立军呵斥了起来:

  “小周,不该你打听的事情可别打听,小心误了你的前程!”

  听到曹德明的警告,周立军立刻噤了声,不敢再有任何言语。

  他知道自己刚刚的话肯定是触了曹德明的霉头,不然他也不可能如此一般大发雷霆。

  当即彻底收起了自己的好奇心,就那么跟在曹德明身后赶起了路。

  王家村本就距离河田镇不远,即便是路上有一些小插曲,到底还是在半个小时内赶到了目的地。

  由于对王家村并不熟悉,两人刚到村口便下了自行车,试图找个熟悉村民的人问问情况。

  王家村的村民虽然爱凑热闹,但曹德明和周立军的派头太足,一看便不是什么好招惹的存在,导致他们也只敢在旁边远远看着。

  推着自行车走了一阵,两人总算是找了家住得最近村民,张口向对方打听起了王程鹏家的情况:

  “同志,我们找王程鹏同志,请问他住在王家村吗,具体又在哪个位置。”

  毕竟是找人帮忙,周立军的语气倒是非常客气,让被问到的张婶也没了之前的紧张,一张嘴,仿佛机关枪一般就将字往外吐:

  “王同志?我们村倒是有位叫王程鹏的同志。”

  “只是你得告诉我到底找他干啥,否则我可不能告诉你他住在哪里。”

  王程鹏可是王家村的宝贝疙瘩,张婶也是对他维护得紧。

  虽然还没到过年那时候,但是今年王家村的工分兑换方案可是已经有了风声。

  由于大鹏制糖厂的存在,平时只能兑几毛钱的工分今年竟然能够兑换一两块钱。

  虽然由于主要生产都集中在了甜菜上面,导致分到的粮食少了一些,但是跟多得的钱相比,那简直是九牛一毛。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家村对于提出成立制糖厂想法的王程鹏也是异常偏爱。

  再加上王程鹏无私借书帮助大家考大学的事情,他现在可谓是村子的重点保护对象。

  朝曹德明投去一个询问的眼神,在对方点头之后,周立军这才开了口:

  “也没啥事儿,就是王同志在之前的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属于非常优秀的考生。”

  “我们两个是一中的工作人员,特代表学校来对王同志进行表彰。”

  表彰这种东西本就不可能低调,再加上两人也没低调的打算,这才直接将目的说了出来。

  优秀考生?

  听到周立军的描述,刘婶眼前一亮,说:

  “两位原来是一中来的同志,幸会幸会。”

  “哎,听你们说王同志高考考得好,我咋就一点不意外呢?”

  “也是,像王同志这种又优秀又乐于助人的同志,他要是考得不好才有鬼了。”

  轻咳一声打断了刘婶的唠叨,周立军催促道:

  “同志,还请告诉我们王同志家住在哪里,这事儿比较急。”

  “如果可以的话,把大队的位置也一并告诉我们,到时候我们还得去大队上看看。”

  被打断的刘婶非但不恼,反而有些不太好意思的说:

  “哎,你瞧瞧我,说着说着就扯东扯西去了。”

  “王同志家就在那边那条道,你们一直往前走,骑到一栋看起来比较有钱的人家那里就是。”

  “至于大队,你得往另外个方向走,距离还有点远,得多骑一阵。”

  听着刘婶的描述,周立军顿感头大如斗。

  农村地形本就错综复杂,又没啥地表指示牌,光凭语言描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