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科举证长生

第109章 文光冲霄(2/5)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轰!轰!轰!

  大片金色的文气,率先绽放,光耀万里。

  一个个如山文字,在天际显形。

  整个地面,一片片的文气被吸附而起,融入异象之中。

  “文光冲霄,这是文光冲霄啊。”

  “文光冲霄,万里皆见,此子,此子当真是了不起,了不起啊。”

  “这,这是一首词吧,以诗词而论,文光冲霄已经是诗词所能达到的巅峰之境了。

  再往上,教化世人,文镇国运,那都是命世文章级别的存在,才能达到的啊。”

  “………………”

  一干儒教大能无不如痴如醉。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三十里外,云梦城内。

  青天白日,顿时化作明月高悬。

  苍青色的天幕上,异象纷呈。

  一个青年书生,把酒问天,落拓如仙。

  阖城皆动,仰天而望。

  魏夫人的闺房,也第一时间打开了轩窗,只一眼,她便认出了横亘天幕上的青年。

  心颤之余,转入厨房,洗了些菜蔬,驱走婢女,倚在窗边的香塌上,星眸渐迷。

  …………

  三百里外,嵩阳书院。

  三百从各地汇聚而来的儒生们,汇聚于静心阁,听名儒方孝宗解说《礼经》。

  方孝宗乃沧澜州名士,在两京之中都广有声名,此番归乡祭祖,受邀于嵩阳书院讲学。

  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舌灿莲花,引得无数儒生钦服不已。

  《礼经》第三章讲罢,有儒生让方孝宗品评近来名震一时的诗词文章。

  方孝宗有求必应,轻轻走到窗边,掀开挡帘,放入满山苍翠,“近来,不少年轻才士崛起,声名显赫一世者多如过江之鲫。

  据老夫所知,今年仅仅是收入圣庙的诗词文章,便多达三千余篇。

  其中,文光冲霄的策论,足有三篇,着实让人欣慰。”

  “请教先生,学生一直想知道诗文的品级划分,以前也问过一些前辈,但都说的语嫣未详。”

  一个白面儒生问道。

  方孝宗长身玉立,朗声道,“这个简单。

  墨韵初成、文思泉涌、金声玉振、震山动河、文光冲霄。

  文生道德,文出安邦,文镇国运、教化四方、文以载道。

  值得一提的是,诗词的极限,便是文光冲霄。

  后面五大级别,须得命世文章、经典策论。

  当然了,经典文章策论,不是你们目下该考虑的,你们的文气境界,多在炼字阶段,能写出文思泉涌的诗词,就足以自傲了。”

  “敢问先生,近来名震一时的青年才俊,您最欣赏何人?”

  “迦南,薛向。”

  方孝宗轻拈长须。

  “迦南,薛向?此人是谁?”

  “好像听过,但记不得了。”

  “我想起来了,他有个绰号,叫二钓先生,听说两首钓鱼写得极好,有一句独钓寒江雪,颇得清冷三味。”

  “我也知道此人,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我吟赏月余。”

  “即便此人颇有巧思,也不至于让先生如此推崇,剑南王安道,发《新乐府诗集》,鬼哭神愁;

  潇湘徐启安,作《大风诗》三首,引白虹贯日;似此辈,还入不得先生法眼?”

  方孝宗道,“王安道、徐启安,固然一时俊杰,但风格相对固定。

  似迦南薛向,风格多遍,质量普遍极高。

  这样的天分才情,不能不叫人感叹、称赞。”

  “先生论的是,但据我所知,薛向并无一篇作品,达到震山动河的境界,而在场便有人的作品,曾达此境。”

  文无第一,只要提及诗文争雄,文人必然相轻。

  方孝宗含笑不语。

  就在这时,晴朗的天空忽然一暗,异象横空,气冲霄汉。

  “这,这是有人做文章,引动文气。”

  “不对,莫非是圣贤作文?不然怎么可能生此异象,单单是文气就撑不住。”

  “等等,好像是在捋顺文气,莫非是某地强行激活文脉天道低垂,引发文气混乱。”

  “必是如此,不然不会有如此丰沛文气,支撑这般浩大异象。”

  “莫非是学宫中的大人物出手了,快看,异象含文,我辈共赏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神品,神品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