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暗藏珍玩却鬼影重重。
直到鲍家街四十三号和沙子这样的乐队,才真正把布鲁斯的激情带入华夏摇滚。九十年代好几个歌手或乐队翻玩《敲击天堂大门》,有的是迪伦版有的是枪炮玫瑰版。
在华夏乐坛,翻唱迪伦最多的应该是曾长期在华夏美术馆门口卖唱的杨一,他基本不会说英语。
然而迪伦最有名的几首歌,《TheTimesTheyAreA-Changin'》、《BlowingintheWind》、《LikeaRollingStone》、《LikeaRollingStone》他都唱得很地道。
这个粤北人自己的歌除了陕北民歌路子,也有几首受迪伦影响的布鲁斯民谣。
在九十年代末的BJ,迪伦的翻唱者还有pk14乐队主唱杨海崧,pk14是“冒着bobdylan的大雨在后朋克的窄道上狂奔”,有pk14粉丝骂”跟bobdylan有屁关系“,音乐上当然没什么关系,但歌词上显然有。
另一个喜欢翻唱迪伦的是顶楼的马戏团乐队的陆晨,不过那只是k歌式的业余爱好,和顶马的创作没什么关联。
陆晨唱迪伦就像他唱张国荣一样,属于以假乱真的模仿秀,他拿手的是难度更高的《desolationrow》。
一网打尽的网络下载时代有损于音乐家的钱包,却有助于骨灰级乐迷的升级,迪伦歌词中译的论坛应运而生,大家因此可以也轻易可以买到迪伦的打口或圆盘cd乃至黑胶唱片,以及迪伦的影碟。
演唱会现场,他出演的故事片,马丁斯科塞斯拍的纪录片。江苏人民出版社和金陵大学出版社先后翻译出版了迪伦的自传和格雷尔马库斯的《老米国志异》。
假如说迪伦自传撕下了一个个世人贴在他头上的标签,那么格雷尔马库斯的书就令人认识了迪伦通过歌曲轮番戴上的各种面具,以及面具背后的米国幽灵。
对于不熟悉甚至不了解迪伦的人来说,即便你看过迪伦演唱会可能也跟没看差不多,迪伦始终是一个让人难以接近的陌生人。
而对于只熟悉年轻时的迪伦的人来说,即便迪伦重新唱某些老歌,你可能也会因为它们的面目全非而不知所措,迪伦善于让自己不断成为一个新的陌生人。
他始终是盛大的怀旧派对上走失的主人。
尽管他的音乐生涯已经跨越半个世纪,尽管在格雷尔马库斯看来,二十五岁时的迪伦已经是一个老人,但对于华夏来说,迪伦是一个七十岁的陌生的年轻人。
这个论调对于现在水蓝星的边浪来说同样适用。
等到了后面《好声音》、《好歌曲》,各出一个号称“华夏的鲍勃迪伦”的歌手,周三、帕尔哈提,引起颇多话题。那时候迪伦在华夏的故事,或许只是刚刚开始。
就像此时水蓝星的边浪一样,这个传奇的故事,在这个星球上才刚刚开始!
放下口琴,边浪重新拿起了电吉他,走回麦克风架前说道:“好了,让你们过渡了一下,接下来滚石会让你们摇滚起来!”
今天的演出嘉宾不是Hatter,所以没有撞曲可能的滚石直接就上了《EnterSandman》。虽然对一些上年纪的乐迷来说,相对不那么友好。
但是年轻乐迷,这就今晚最好的春药!
“滚石!这就是滚石的摇滚!”
听着乐迷们的欢呼,依沃都有点羡慕了:“我们来过威尔士演出么?”
吉他手摇摇头道:“没有,一般都是在伦敦演了就不会过威尔士来了。说实话,Hatter的这行程我看着也觉得挺奇怪的,当时可能是因为有磁铁乐队这个朋友在,才会选择这一站吧。”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次看了滚石的这个现场效果,作为嘉宾乐队的他们,以后巡演肯定是要安排上的。这次宣传等于是又给他们打了一次乐迷的群众基础,后面不续一波的话,就太说不过去了。
“加油,把Wave给我们的歌演好,别像菲莫斯那么丢人!当着边浪的面还弹错了!”
“那是不可能发生的!”
被说坏坏的菲莫斯现在和Bob他们一起在观众席站着呢,他们也没听滚石正式演过这首歌,所以也很期待想看看滚石的版本是个什么样子。
和他们的版本比起来到底有什么不同?
毕竟他们之前听的只是滚石为了给他们做示范的排练,他们也不知道滚石真正的现场演这首歌会是个什么样的感觉。
只听见砥砺混响开到最大的电吉他声和大勇的镲声同时响起,边浪就是背着一把琴在台前游走,充满了侵略感,等到施特劳斯的过载音色如机车引擎一般开始轰炸全场。
边浪也跟着节奏带着全场甩起了头发……
这一动起来,和前面安静弹唱的边浪形成了一个绝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