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第224章 朱元璋:朱卿, 不知你父母名讳啊?(3/5)

就这样定下了。”

  “今天可是朱卿凯旋的喜庆日子,可别被那个逆子给打搅了心情。”

  “云奇,给咱上酒上菜,提前开宴吧,就这样干聊着,太无趣了。”

  朱元璋转头看向一旁候着的云奇。

  “奴婢领旨。”

  云奇听到吩咐,立刻恭敬的应道。

  随后,他脚步匆匆,立刻就去安排准备了。

  “朱卿。”

  朱标忽然开口,脸上带着强烈的兴趣,笑着问道:“今日第一次见到孤与父皇,感触如何?”

  “与你心中所想又有何区别?”

  问出这话时,朱标也是格外的期盼。

  朱标一发问,朱元璋也被勾起了好奇心,他微微侧过身,同样十分好奇地看向朱应。

  不知怎么的,在看到朱应后,朱元璋就莫名地有着一种无言的亲近感,心底深处十分想要与之亲近。

  这是他面对其他臣子时,从未有过的奇妙感觉。

  “皇上与太子想要听真话还是假话?”朱应闻言,思索了一刻,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反问道。

  “咱要听的就是真话。”

  朱元璋立刻神色一正,语气坚定的说道。

  “那臣就说真话。”

  朱应毫不犹豫,当即回答道。

  然后。

  朱应脸上露出几分思索之色,先是看向了朱元璋,继而缓缓道:“臣以前在北平府的时候就听过皇上的威名。”

  “民间都在说皇上乃是穷苦出身,嫉恶如仇,对待贪官污吏更是绝无容忍。”

  “而且皇上赐天下百姓良田可种,更尽可能的削减赋税,乃是十足的明君。”

  “皇上从微末出身,一路舍命拼杀,开创了大明帝国,从元庭百年奴役下解救了无数子民,重塑汉家尊严!”

  “此更是千古唯一,可与昔日一统天下的始皇帝相媲,皆可称之为千古一帝。”

  朱应神色庄重,语气坚定的说道:“对此,臣深以为然。”

  听到这。

  朱元璋脸上的兴奋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不由得大笑了起来,一边笑,他还兴奋的用手指了指朱标,说道:“标儿,你听到了没有。”

  “民间说咱是嫉恶如仇,说咱是千古一帝。”

  此刻的朱元璋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以前听着说书的说祖龙始皇帝是千古唯一,没想到咱也成了千古唯一了。”

  作为一个皇帝,能够得到千古一帝的赞誉,这无疑是莫大的殊荣,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难以抗拒的诱惑。

  如果说武将的追求是封狼居胥,那皇帝的追求便是千古一帝了。

  “民间对父皇的传言,儿臣也早有听闻。”

  朱标神色庄重,认真的说道:“在儿臣看来,父皇当得起这千古一帝。”

  朱标也是毫无掩饰对自己父亲的崇敬。

  “那朱应。”

  朱元璋又转头看向了朱应,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急切,似乎是非常看重朱应的想法:“你觉得咱当得起吗?”

  面对这一问,朱应神色变得愈发正色,毫不犹豫的回道:“当得起。”

  这回答简洁有力,没有过多的废话。

  千古一帝秦始皇之功,在于凝聚华夏,一统文字,制定华夏之本,这功绩彪炳千秋,没有任何华夏人可以质疑。

  因为没有他,或许偌大的神州大地仍然会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天下也不会有大一统的概念在。

  而朱元璋,灭元庭,塑大明,重塑华夏汉家,功绩同样是不遑多让。

  用千古一帝形容,同样恰如其分。

  当然,相比于始皇帝影响千古的功绩,朱元璋似乎还是稍差了一些。

  如果始皇帝真的要称,那是万古一帝。

  “好,好。”

  得到朱应的肯定,朱元璋兴奋得再次大笑了起来,脸上的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那孤呢?民间是如何说的?”

  朱标也是一脸好奇,目光紧紧的看着朱应。

  毕竟朱应本就是来自民间,很多事情,朱元璋父子从锦衣卫、从探报之中听到的,自然是太多吹捧,有很多虚假的成分。

  但眼前的朱应乃是武将,而且还年轻气盛,心思单纯,并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绕,这正是父子俩都迫切想要的真实反馈。

  “民间说太子贤明仁德,他日继位便可成为大明的仁君。”朱应笑着说道。

  “贤明圣德。”

  朱标喃喃自语,神色变得郑重起来:“这四个字。”

  “如今的孤还承担不起啊。”

  听到这评价,朱标并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