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代1979!

第49章 《日常切片》

  “此音不合逐流去。”

  他在心里默诵。

  忽然有些懂了为什么古人说“大音希声”。

  因为真正的好调子不一定是惊雷,

  更可能是春溪破冰时,那第一声细碎的脆响。

  许成军脚步在楼梯口顿了半分钟。

  脑海里先浮出个模糊影子:该是穿一件白色旗袍,手里拿一把摇扇

  摇摇头,自己笑了,这年代咋可能!

  犯罪啊!

  了不起是穿件月白的确良衬衫吧,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皓腕上半截细银镯子。

  她该是爱笑的,唱到俏皮处,嘴角会先于调子扬起。

  眼里盛着的不是戏文里的媚,是雨后荷叶上的光,亮得脆生生。

  或许手里还捏着本翻旧的《宋词选》,指尖在“江南好”那页打着拍子,字里行间都浸着吴地的水韵。

  他忽然摇摇头。

  想这些做什么。

  脚步重新落在楼梯上,木质台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拾级而上,每一步都踩得稳当。

  楼梯转角的黑板报上,“欢迎新同学”的粉笔字还很新鲜。

  应该是放假回家的学生为了9月份开学迎新提前准备的,想来到时候还要重描。

  罢了。

  正事紧要,摇摇头甩掉脑子里的乱七八糟的想法。

  410门口。

  木质门板上的“中文系教务办公室”木牌已经被磨得发亮。

  他轻轻叩了叩门,里面传来一声带着浓厚上海话味道的回应:“请进。”

  推开门,老式木桌后坐着位戴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桌上摊着一摞牛皮纸档案袋,搪瓷杯里的浓茶正冒着热气。

  墙上贴着“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标语,被擦得干干净净。

  “老师您好,我是许成军,从安徽凤阳来的。”

  许成军把帆布包放在门边的木凳上,掏出省教育厅的介绍信和面试函递过去,“这是我的材料,朱教授让我这个月底来面试。”

  教务员接过材料,抬眼打量他:“安徽的许成军?前一阵讨论你的事,系里好不热闹。”

  他拿起钢笔在登记表上划了几笔,“《谷仓》那篇稿子,周明主编上个月还跟我们系主任通了电话。”

  许成军心里一松,老周是真靠谱!

  顺势从包里抽出《安徽文学》的用稿通知和《收获》的稿签:“这是近期发表和录用的作品,还有苏中和刘祖慈老师的推荐信。”

  教务员接过材料仔细翻看,轻轻点了点头:“章培横教授特别交代,要看看你原稿的修改痕迹。年轻人能沉下心写农村题材,不容易。”

  他把材料按顺序放进档案袋,用棉绳捆好,“校委会其实分歧不小。有人说知青学历浅,也有人说你的文字够格当‘特殊人才’。”

  “理解。”

  许成军笑了笑,“我在农村插队两年,知道教授们怕我理论底子薄。”

  教务员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这话看似谦虚,但是话里话外其实全是自(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de.de。一起小说吧手机版:https://m.bqgde.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