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代1979!

第50章 跳过本科直接读研的可能

  走出仙舟馆时,午后的阳光透过梧桐叶隙,在红砖路上洒下斑驳的光斑。

  风里飘来隐约的蝉鸣。

  他望着草坪上低头看书的学生,嘴角忍不住勾起笑意。

  上辈子在暨南大学图书馆啃论文的日子还历历在目。

  没想到这辈子竟要在复旦的树荫下,为另一种“入学考试”“犯愁”。

  接下来,

  有了图书馆和中文系资料室应该足以支撑他干件大事。

  去支撑他想通过工农兵推荐实现的一点小野心。

  那就是,

  跳过本科阶段直接读研!

  其实这念头从知道复旦有工农兵推荐制的那一刻就扎了根。

  穿越者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是时间。

  四十四年的时代记忆像揣在怀里的沙漏。

  每一粒沙子落下都在提醒他:这黄金年代稍纵即逝!

  路遥的《人生》还要等三年。

  莫言还在部队写小说。

  余华刚当牙医没多久。

  现在不往前冲,难道等别人把文坛席位占满?

  他优势在哪?

  除了写东西那点老话。

  不能当许成军上辈子中文系研究生白读的吧!

  学术研究领先四十多年的视野!

  更加成熟的学术思路。

  不说别的,就水论文他都能水到这个年代的同行们“哭”!

  所以嘛,

  他不仅要做创作上的领航者,更要做搞汉语言学术研究的“文豪”嘛!

  读四年复旦本科,对他来讲真的有些浪费时间。

  不是不想听这个年代的学术大师们的思想火花,

  而是读研读博依然有机会面见请教。

  机会还会更多。

  而且当卢新华学弟他不太乐意,但是当学长加老师不是不可以考虑~

  更关键的是,

  章培横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向就是他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向!

  他能不心动?

  章教授马上要接替朱老担任中文系主任,再过两年就不怎么带研究生了。

  这样的机会不抓住,他真的对不起穿越者的身份。

  至于,怎么跳过本科读研?

  这就是他选择“工农兵推荐”这条路的原因。

  1979年是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关键年份。

  一方面,1977年恢复高考后,本科教育逐渐回归正轨;

  另一方面,工农兵学员制度尚未完全废除,存在“破格录取特殊人才”的政策弹性。

  1978年第一批研究生入学,招生标准更注重“实践经验+学术潜力”,而非严格的学历门槛。

  对于“有突出学术成果或特殊贡献的工农兵学员”,部分高校,尤其是文科专业,存在“直接推荐攻读研究生”的特例。

  至于例子嘛,不用其他学校,复旦就有现成的!

  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在1977年作为工农兵大学生入学,1978年大二时直接考取研究生,成为“特例”之一。

  要知道这一年,复旦也是众多允许高中生直接报考复旦研究生的学校之一!

  此外,在《百家讲(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de.de。一起小说吧手机版:https://m.bqgde.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