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第147章 仿生马达与陀螺仪(1/5)

  2011年凌晨2点,陈默的公寓。

  台灯昏黄的光晕撕破卧室的黑暗。

  因为系统年终结算了研发点,而兴奋了半天睡不着的陈默,穿着皱巴巴的睡衣,毫无倦意地坐在书桌前。

  他面前摊开临时翻出的信签纸,随手拿过一支笔。

  此刻,他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脑海深处那个充满科幻感的界面上--黑科技手机研发系统。

  年终结算刚过。

  系统剔除了近半不合规的手机销量后,结算数字依然让陈默心跳加速:326万点研发点!

  这是一笔足以继续让橙子引领未来科技的“巨额”研发点,足够点326次一级零部件研发,32次二级研发,3次三级研发

  至于四级研发,乃至于更夸张的五级研发,陈默觉得还是早点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更关键的是,他洞悉了系统的一个核心规则:对研发相同零部件的数量没有限制。

  黑科技手机电池,既可以是气态锂电池,也可以是太阳能电池。

  只要提出一个能激活黑科技研发的零部件项目方案,投入合适的研发点,系统就能按着这个方向启动研发

  研发点在手,他目标明确。

  陈默毫不犹豫地将目光,投向当前最需要完善的核心技术:气态锂电。

  虽然这项技术够“黑”,但在电容量和体积上,比起市面主流的液态锂电,优势并不明显。

  这是橙子手机电容量的短板,必须针对性的补强。

  意念闪动,系统界面响应:

  【系统提示:您已投入10万点研发点,启动二级气态锂电池研发,成功率100%!】

  【研发进程已开启,正在全力推进中,请耐心等待】

  时间,在陈默笔尖无意识的划动和不断袭来的困意中流逝。

  半小时后,就在陈默眼皮开始打架时,清脆的提示音将他惊醒。

  【系统提示:研发完成!恭喜您获得二级气态锂电池迭代方案:MOF-蜂巢构型】

  “MOF-蜂巢构型?”陈默瞬间懵了。

  这不是自己和江教授在讨论时,他随口举一反三提出的那个构型吗?

  他当时说这个构型,能提升15%~18%容量,陈默还对工程学痴迷了一阵子呢,结果发现没基础学不会,就放弃了。

  陈默很快反应过来:系统接入的是2010年5月的现实科技树,江教授这个超前的构型,在系统判定里,竟然真的够格成为二级黑科技方案!

  “江教授厉害啊.不愧是院士!”陈默忍不住低语。

  这江教授人家随手一划拉,就是15%的提升,确实算黑科技了。

  但这还不够!

  陈默眼中闪过决断,意念狠狠点向三级气态锂电池的研发按钮。

  100万点研发点瞬间扣除!

  【系统提示:您已投入100万点研发点,启动三级气态锂电池研发,成功率100%!】

  【研发进程已开启,正在全力推进中,请耐心等待】

  “这次总该是全新的东西了吧!”陈默心中充满期待。

  又是半小时的煎熬等待,提示音如约而至。

  【系统提示:研发完成!恭喜您获得三级气态锂电池迭代方案:3级增压技术.】

  “成了!”

  陈默精神大振,立刻沉浸在对“3级增压技术”的研究中。

  核心原理是利用压缩技术,将气态锂电池内部的锂基气态聚合物压缩,从而在体积和重量不变的前提下,实现电容量的大幅跃升。

  他快速在信签纸上列出关键数据对比:

  市面标准液态锂电池:≈

  一级气态锂电(MOF构型):

  二级气态锂电(MOF-蜂巢构型):92Wh/kg(提升约

  三级气态锂电(3级增压MOF-蜂巢构型):

  1级增压:138Wh/kg(提升50%,媲美主流液态锂电

  2级增压:172Wh/kg(提升25%,约等于高能液态锂电

  3级增压:198Wh/kg(提升15%,接近部分早期固态电池

  陈默心跳加速:这三级增压技术一旦大规模量产,足以颠覆现在整个主流的液态锂电池市场。

  但狂喜之后,他便开始冷静的技术分析,迅速勾勒出量产面临的两大技术难点。

  第一个难点,量产封装工艺变革:

  从原本安全简单的“电池内固体封装充电”工艺,转变为更复杂、风险更高的“反应釜预充电生成带电气体->压缩->注入电池”工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