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您启蒙的这位老先生是?”
许教授却是卖了个关子,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了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
“小陈,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动物是什么吗?”
陈默略一思索,生物课本的知识浮现脑海,他挑眉道:“羊那只叫多利的母羊!”
许教授笑而不语,脸上露出一种久违的、带着深深怀念的神情,仿佛回到了那个决定命运的时刻。
“要说怎么会走上这条二十多年野外调查蚂蚁的路啊还得提到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那时候我脑筋还算灵光,侥幸考上了80年代的公派留学生名额”
陈默由衷赞叹:“您这可一点都不侥幸,80年代的留学生,那绝对是万里挑一的人中龙凤!”
许教授笑了笑,接着说:“考上确实是好事,可那时候家里没人能帮我拿主意,我到京城跟其他人汇合之后,恰好知道了帮我启蒙的那位老先生,住在中观村特楼那边.”
看着正在帮自己逮蚂蚁的陈默,许教授满是轮回一般的感慨。
“当时也是这样,正值周末,一片绚烂的重瓣桃花林里,我一边帮他挖地种树,一边跟他请教!
他听完我的情况,拍着我的肩膀说,‘去国外,无非是给人家打下手,去当螺丝钉,而留在国内呢,这领域一片空白,你要是能扎下去,将来就是咱们蚂蚁学领域的泰斗!’”
“泰斗!你知道吗?”许教授挑了挑眉,看向陈默,带着点过来人的狡黠:“小陈你也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肯定能明白我当时的心态!”
“年轻人嘛,谁还没点虚荣心?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我就想,好!那就留下来,在这片空白的蚂蚁领域上,当个开山立派的祖师爷!
于是我就这么留下来了,一直在野外跑啊跑,不知不觉就跑到今天咯!”
他的语气轻松,带着几分自嘲,却掩不住那份扎根故土、开拓荒原的万丈豪情。
陈默心中顿时涌起强烈的钦佩。
他明白,所谓的“虚荣心”只是许教授的自谦。
八十年代放弃公派留学的锦绣前程,选择留在国内一片空白的蚂蚁领域深耕二十年,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和寂寞,填补基础科研的空白,这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和多么深沉的热爱!
正是有许教授这样默默无闻,甘为人梯的科研人打下坚实的地基,他手中的黑科技系统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他深感振奋,觉得前路不孤!
许教授看着眼前这位才华横溢,同样在科技前沿奋力拼搏的年轻人,眼中也满是欣慰。
他笑了笑,终于准备揭晓谜底了:“小陈,现在你猜到了那位的老先生是谁了吗?”
陈默看着许教授眼中闪烁的光芒,结合“特楼”、“桃花”、“80年代”这些信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呼之欲出。
他心领神会,郑重点头:“知道!小学课本里我还学到过呢!当时学老先生的那篇课文,我还傻乎乎地憋着一股劲儿,想为国争光呢!”
“哈哈!好!憋着这股劲儿就好!”许教授开怀大笑,用力拍了拍陈默的肩膀:“小陈,你是真正的天才,一定要把这股劲儿一直憋下去,千万别散了!”
“我们这些老头子啊,也就只能给你们这些年轻人打打地基、铺铺路了,平地起高楼,追鸥赶美那些科技强国的事,就要靠你们这些年青一代的科研人了!”
有人曾毅然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实验室里,小心翼翼捧回滚烫的科学种子。
有人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贫瘠的土壤里护着这颗种子扎根、抽芽、慢慢破土。
而那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古训,早已在时光里写满期待
如今,该轮到新一代科研人接过接力棒,用青春和热血,筑起属于我们自己的科技长城了。
夜空繁星如炬,像无数双凝视的眼睛,静静俯瞰着这片橡胶林。
现在,又是这样的一老一少,在橡胶林里,两代科研人,在无声中完成了一场郑重的历史交棒。
陈默迎着许教授期许的目光,无比郑重地点了点头。
翌日清晨
告别了许教授和他的蚂蚁考察团队,陈默和周明哲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复杂的心情,在学生的目送下,踏上了返回村寨的山路。
刚走到寨子边缘,就听见一阵摩托轰鸣声由远及近。
只见赵铁柱骑着一辆眼熟的、后面挂着马箩筐的摩托车,风驰电掣般冲到两人面前,一个急刹甩尾,带起一片尘土。
“陈哥!小周!来不及解释了!快上车!”赵铁柱神色罕见的有点紧张,语速飞快。
陈默和周明哲刚跨上后座,还没来得及问怎么回事,就听见寨子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