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铜合金,在微型轴承上实测磨损量仅0.003mm,碳纤维则是0.02mm,寿命优势显著。”
他顿了顿,继续道:“第二,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
CuBe1.7导电率能达到20%-25%IACS,导热系数100-120W/(m·K)。
这对于需要快速传导微弱电流信号和及时散发内部摩擦热的精密陀螺仪电子连接部件来说,是钛合金和陶瓷难以比拟的优势。”
“第三,精密成型能力。
像PT18这类合金,能加工出直径0.125mm的微孔,满足超精密部件的需求。
还有AlloyK500(蒙耐尔K500),以其超凡的尺寸稳定性,一直是高精度陀螺仪结构件的理想选择。”
“最后,综合环境适应性。
现代环保合金催化技术处理的铜合金镀层,孔隙率能低于0.1%,在-55℃~125℃的极端温度循环和95%RH的高湿环境中性能依然稳定,完美规避了传统电镀的氢脆风险。
像Cu-0.05%Al2O3这类弥散强化铜,利用纳米氧化铝粒子钉扎晶界,高温蠕变时效后强度保留率极高”
保罗每说出一条,就下意识地看向陈默,仿佛在证明自己并非外行。
而陈默始终保持着温和鼓励的微笑,频频点头,示意他继续。
终于,保罗将他所知关于铜合金在精密器件上的优势如数家珍般说完,带着一丝被考校后的不忿,加重了语气。
“陈先生,我承认铜合金有这些优点,它曾经是陀螺仪的王者,甚至在某些特定性能上,它依然是钛合金、碳纤维、陶瓷都无法完全替代的完美均衡选择!”
“但是!”他猛地指向展柜玻璃罩里的MYT-3.0:“它的致命弱点.结构强度!尤其是长周期下的抗微变形能力!”
“它根本支撑不起你们所宣称的0.0001°/h的精度,材料强度是物理定律无法逾越的高山,这就是为什么它被淘汰的原因!”
陈默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仿佛就在等他说出这句话。
他轻轻指了指MYT-3.0核心部件上那层不起眼的黑色哑光涂层:“保罗先生,您知道我们MTY系列陀螺仪,有一项核心技术叫做‘自清洁涂层’吗?”
“自清洁涂层?”保罗彻底懵了,对方口中这个词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讨厌这种节奏被对方掌控的感觉,尤其是在他原本带着些许优越感看待的“技术荒漠”。
但MYT-3.0那匪夷所思的参数标注,以及它背后可能代表的,可以解决温尼克总裁急需的下一代EUV光刻机所需超高精度陀螺仪的方案,像钩子一样拉扯着他。
巨大的利益前景,暂时压下了保罗的傲慢,他强忍着不耐烦,碧绿的眼睛紧紧盯着陈默。
“陈先生,您的意思是?”
陈默的笑容里,带着洞悉一切的自信。
“那么,您觉得我们这层‘自清洁涂层’,除了保持核心部件清洁、避免尘埃干扰,延长5倍寿命外
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会不会就是.大幅提升铜合金基底的结构强度?
尤其是抵抗长期微应力和环境侵蚀导致的微变形呢?”
“轰!”仿佛一道闪电劈进脑海!
保罗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碧绿的瞳孔里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
他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Oh!MyGod!涂层!是那层涂层!”
保罗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对啊!只要解决了铜合金最致命的强度短板.天啊!它那完美的弹性、导电导热性、加工性和环境适应性
它简直就是为超高精度机械陀螺仪量身定做的材料!
‘自清洁’,原来不仅仅是清洁,它是一层仿生蚂蚁的‘强化装甲’,对吗!”
困扰保罗多时的谜题豁然开朗!
那层看似普通的黑色哑光漆,那位姓周的技术总监称之为“某种铁氧体油溶漆”的神秘涂层,在陀螺仪部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光滑、自带微弱负电荷的纳米级复合膜层。
它不仅让灰尘和水汽无法附着(自清洁),更重要的是,这层膜极大地增强了铜合金本体的结构强度和抗蠕变性能。
这如同给一位内力深厚,但体魄稍弱的老宗师穿上了一件刀枪不入的软猬甲!
铜合金--这被历史淘汰的初代陀螺仪王者材料,因一项颠覆性的涂层技术,焕发出了碾压当代材料的耀眼光芒!
想通这一切,保罗内心翻江倒海,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
他急切地看向陈默和周明哲:“陈先生!周先生!我明白了!”
“我完全理解了你们技术的价值,请务必提供给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