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第213章 全套光学玻璃产业链(2/4)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实际持有字节调动15%的股权了!”陈默确认道。

  “是的,陈总!”

  “这次去京城接触,红山种花的沈总还私下问我,咱们橙宝有没有融资计划!”

  林峻峰提到这个,语气有些微妙。

  “他口头表示,愿意给橙宝5亿美刀的估值背书!”

  “噗”陈默刚喝进嘴里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多少?5亿?还是美刀?”

  这估值比之前小马哥开的5亿,可不是一个货币单位。

  这么大半年过去了,橙宝的估值直接翻了六七倍,互联网企业的估值泡沫可见一斑。

  难怪都说互联网企业只有上市了,股东才能赚钱,这泡沫也太大了!

  他迅速冷静下来,想了想。

  目前橙宝靠着“应用寳”几乎垄断了国内安桌应用分发,自有广告平台和“橙支付”也运转良好,月营收过1500万,利润超800万,并不缺钱。

  而且最关键的是,何健也没提过橙宝融资需求。

  “回复红山那边,感谢沈总的看好和背书,但橙宝目前现金流健康,业务处于高速增长期,我们认为现在还不是引入外部融资的最佳时机!”陈默做出了决定。

  “好的!”林峻峰记下。

  “接下来是帮橙家智能收购赛格微(Sagwey)手中平衡车专利的事!”

  林峻峰切换了电脑页面,语气变得稍微严肃了些。

  “对方的态度比较强硬,不愿意单独打包出售专利,希望我们整体收购赛格微公司!”

  他顿了顿,面露难色。

  “陈总,我们没有跨国收购的经验和相关资质,操作起来非常复杂,风险也高。

  恐怕需要找一家具备丰富经验和全球网络的专业投行,来合作完成。”

  陈默眉毛一挑:“林主管,你的意思是?”

  林峻峰笑了笑,提示道:“我听说陈总您不是和摩根士丹利亚太区TMT组的那位陆清越,陆小姐很熟吗?

  这种跨国并购案,正是大摩的强项。

  我们可以直接委托他们来操作,我们负责出价和最终决策就好!”

  陈默沉吟片刻,不由得笑了:“还真被那位陆小姐说着了,咱们的业务越做越大,迟早要跟他们这些国际投行打交道。”

  “委托大摩来做,大概需要多少费用?”

  林峻峰显然做过功课:“商务组初步估算,算上收购对价和投行佣金、法律财务等中介费用,整体预算大概需要800万美刀左右。”

  “这主要是赛格微除了平衡车业务,还有一部分机器人技术资产。”

  “行吧,虽然比只买专利贵了不少!”

  陈默点点头,而后接着道。

  “这事我知道了,后续我会亲自联系大摩的陆小姐洽谈。

  既然不能单独买专利,那就把整个赛格微买下来。

  品牌留在北美当个‘马甲’,技术和产线搬回来。

  以后橙家的平衡车,在国内就叫‘橙家’,在鸥美就打着‘Sagwey’的经典牌子卖,价格打个骨折,从两万美刀打到两千美刀,先占市场再说!”

  “明白了,陈总,高端品牌形象+亲民价格,是个好策略!”林峻峰表示赞同。

  亲民额

  反正与原本2万美刀的平衡车相比,2000美刀对于北美的消费者来说,的确是够亲民了!

  如果2000美刀没市场,还可以200美刀都有得赚!

  前世的平衡车,在江浙老板的国产供应链发力下,直接能把成本打到600元/辆。

  当然了,现在赛格微的平衡车专利属于自己,陈默可不会放任他们这么干!

  虽然现在橙子法务部的律师才三十多个,但靠着硬钢鱼动,折腾方船子,还是打出泷华必胜客的旗号!

  “最后是两宗比较重要的资产收购!”林峻峰神色更加认真起来:“关于光学玻璃业务和微型冷却系统业务的。”

  “首先是光学玻璃。

  今年整个玻璃行业产能过剩,进入寒冬,很多上市公司都在剥离非核心、甚至亏损的业务来回血收缩。

  这给了我们很好的收购机会!”

  林峻峰调出几张PPT。

  “目前有三家,给出了比较明确的方案:

  凤凰玻璃:主业其实是房地产。

  愿意出售其光学玻璃生产线(含3条镀膜线)、25人研发团队、以及一个包含12项光学镀膜专利的池子。

  报价1.2亿,条件是我们需承接他们现有到年底的约800万客户订单,并提供6个月过渡期技术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