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第213章 全套光学玻璃产业链(3/4)



  富耀玻璃:知名汽车玻璃厂商,今年亏损。

  愿意剥离其光学玻璃事业部(含2条精密压铸产线)、一个40人的技术团队(其中包括5名高薪聘请的霓虹专家),以及他们的部分特种玻璃配方库。

  报价9800万,但不包含现有客户资源(需另签保密协议),并要求我们三年内不得进入汽车光学领域。”

  旗玻集团:大型玻璃集团,主业是浮法玻璃。

  愿意出售其整个光学玻璃业务资产包(含4条熔炼生产线)、50人团队,甚至包括一个省级光学材料实验室的使用权。

  报价2.3亿,包含了相关补贴资质的转移,但要求我们保留使用他们的原品牌三年。”

  陈默听着这些报价,微微咂舌。

  他虽然对光学玻璃行业不算特别了解,但也没想到起步投入就这么大。

  “这价格听起来都不便宜啊!”

  林峻峰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分析道:“陈总,您可能不太了解光学玻璃行业的行情!”

  “实际上,这三家的报价,相比他们这些资产的实际价值和之前的投入,都已经是打了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折扣的‘跳楼价’了!”

  他进一步解释:“比如凤凰那12项镀膜专利,去年刚帮菊花解决了手机镜头眩光问题,单独估值就值8000万。

  富耀那个霓虹专家团队,去年给索霓做AF镜片涂层技术服务,市价一年就要300万,现在相当于白送。

  旗玻那个省级实验室,每年能拿到500万政府补贴,他们连这个资质都愿意转移

  这确实是行业寒冬下的抄底机会!”

  陈默一边听,一边仔细看着资料,忽然发现一个问题。

  “林主管,我看这三家的产线.好像都不全啊?没有一家能覆盖从熔炼、压铸到镀膜的全流程?”

  林峻峰叹了口气,解释道:“陈总,您说到点子上了!”

  “因为技术门槛和高风险,国内几乎没有公司会投入巨资,去建立全套的光学玻璃产线。

  大家通常只专精其中一环。

  而且,即便是国际巨头如得国消特、北美糠宁、霓虹旭消子(ACG),也不是所有环节都自己完全掌控,很多也是通过合作或外包完成。”

  很多人搞不清楚,得国蔡斯和消特的关系。

  简单点来说,消特是给蔡斯提供光学玻璃(粗坯原料),蔡斯自己负责精密加工(铣磨、消磨、抛光、镀膜)与系统集成!

  国内类似的加工组合也有,北方波璃+舜羽光学,桦星玻璃+桦润光电。

  现在林峻峰的意思很明显了,橙科要做光学玻璃业务,可以成为消特+蔡斯合体版本,把原料制造粗坯、精密加工制成光学元件、光学原件集成光学系统,全部自己做!

  陈默顿时陷入了沉思,摆在他面前的选择很清晰了。

  要么只买一部分,和别人一样当个“环节玩家”,要么就趁此机会,把国内这三家的互补资产和业务线都买下来,拼凑出国内,甚至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全产业链光学玻璃制造能力。

  这风险,自然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次性投入巨大,三家全吃下要接近4.5亿,而且现在是行业寒冬,这意味着要逆周期扩张,背负沉重的资产和人员负担。

  而且做得还是高端玻璃领域,一出新手村,就要直接和国际巨头竞争了!

  但不得不说,机会也同样是巨大的,陈默想到一个路子

  要知道晶东方2011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为2550万片,显示器面板为1576万片,笔记本电脑面板为1410万片。

  以上晶东方所有的屏幕的光学玻璃基板,都来自北美糠宁、得国消特和霓虹旭消子。

  三家每年至少要从晶东方赚走15亿美刀,而且随着全球屏幕市场的回暖,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增加。

  要是橙科能做出性能不差消特,成本还低的光学玻璃,把晶东方的订单抢过来,甚至可以去问问三晶要光学玻璃基板不要

  毕竟三晶自己不造光学玻璃基板,照样用的是北美糠宁,得国消特的产品。

  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三晶不用霓虹旭消子的产品。

  一旦成功拿下全球两大屏幕制造巨头的玻璃基板订单,橙科将拥有极强的成本控制和技术协同优势,有望从全球光学玻璃制造巨头手中,抢下大部分的光学玻璃市场份额。

  不用怀疑,只要国产技术突破,国外不动用行政干预,搭配国内全产业链成本的优势,国内厂商的成本基本通杀任何产业!

  有了一定可行性的成功预案,陈默也坚定了信心。

  实在不行,陈默再厚着脸皮去求求上头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