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县县衙离钟口城二三十里地,秦简音一算时间还够,骑上毛驴,径直奔青石县找楚阳去了。
花了将近一个时辰的工夫,他抵达了目的地。
这县衙真是小得可怜,门庭凋敝,人员稀少。从低矮的围墙往里看,除了大堂,左右有两排低矮的房屋,估计是办公以及居住、关犯人的地方。
秦简音牵着驴站在门前,迎面碰见一个手提草鞋赤着脚的中年人。
那人皮肤晒得黝黑,裤腿卷得很高,看了看秦简音,又看了看他的驴,热情道:“噢,你是那个,楚知县讲的,有头驴的简音吧!”
什么叫有头驴的简音?秦简音百思不得其解,楚知县是怎么跟众人介绍他的?
不过他很快就能明白了。
这操着一口浓重江南口音的官话的黝黑大汉是青石县的县尉齐书。齐书才下乡回来,察看灾情,又帮着农户补种,所以弄了一腿的泥。
楚阳现在忙着,抽不开身,齐书得了闲,自告奋勇带秦简音参观青石县县衙。
其实也没多大地方,一目了然,几步路就转完了。
进了大门往左边走,是衙役们住的地方;往右边走,是知县、县丞等官员的住处,正对门的是大堂,大堂右后边是食堂,左后边是牢房,没了。
根据安排,秦简音就住楚阳隔壁,环境在所有的房屋中算最好的。
参观完县衙,秦简音现在明白为什么自己是“有头驴的简音”了,因为阖府上下,出行全靠腿,他那头驴来了都没地方栓。
大院里还有两只走地鸡,正旁若无人地溜达。据齐书说,母鸡是楚知县花自己的俸禄买的,养着下蛋,也算加餐,公鸡则是去年救了几家差点被泥石掩埋的农户,他们为表感谢凑钱送的。
许是担心他住的不好,齐书道:“要是你嫌房间小的话,后边牢房还有几间空的,可以睡。天热的时候,我们也会去那住一住,还挺荫凉的,蚊子也少。”
秦简音:“……哈哈,不了不了。”
他现在还年轻,不是很想住牢房。
屋里闷热一点也可以接受,住牢房,总觉得怪怪的。
当晚楚阳将县里官员喊齐了,一起吃顿饭,就当给秦简音接风,为了表示欢迎,管食堂的范叔还多炒了俩鸡蛋。
官员们聚在一起,加上秦简音总共也就五个人。楚阳一一介绍,除了齐县尉,还有县丞崔珏和主簿陆生,崔珏二十出头,陆生年龄和楚阳相仿,齐书年纪最大,快四十了。
崔珏和陆生的脸色不大好看,楚阳一问,原来是他们今日去赈灾,有几个灾民寻衅滋事。
左右坏地种不出粮食,还年年受灾,有些人不愿种地,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这是其一。
其二,县衙想要预防涝灾吧,兴修水利又缺钱又缺工,目前作用最大的是蓄养山林,可是如此一来,百姓没有土地,自然要和县衙闹;可要是任由他们去开垦山上的荒地,灾患只会更加严重。
现在秦简音俨然是青石县的师爷了,自然得尽一份力,眼下就是个不错的机会。
他夹了一筷子菜,边吃边思索,最后打定主意,告知众人,说想要明日去实地查看一番。
“正好,小崔本来明天也要下乡看看,安抚一下灾民。你就跟他一起,县下边大部分人都不会说官话,你可能听不明白。”楚阳说。
崔珏冲秦简音点点头,说:“到时候跟着我就行。”
几人熟悉了一下,众人听说秦简音打算在衮州参加州试,有些感慨,又和他说了些自己科考的经验。
他们之中,齐书是无意科考,被楚阳举荐任职的;陆生跟楚阳是同窗,和崔珏是同年中举,两人与楚阳结识,后来主动跟着来了青石县任职。
当初楚阳二十五岁中举,殿试成绩是二甲十三名,按理来说留在京城任职不成问题,但他觉得京城拘束,因此请命外放,后来兜兜转转到了青石县,至今也有两年多。
却不想现实总不尽人意,青石县十分穷困,情况又复杂,一时间难见起色。
清晨秦简音伴着鸡鸣声醒来,迷糊中翻了个身,磕到窗框上,这才想起自己不是在荒野破庙,已经定居在青石县了。
他稍稍收拾一番,又换了身轻便的衣服,吃完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