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州沦陷的速度,快得令人窒息。
二月二十五。
危仔倡大军轻取余干县,城头变幻大王旗。
同日,乐平县令未做分毫抵抗,于城门外十里相迎,献上官印与城防图,直接开城归降。
二月二十八。
危仔倡麾下黑压压的大军,已将饶州治所鄱阳郡围成了一座插翅难飞的铁桶。
他甚至不急于攻城。
探知城中守军不过数千,且人心惶惶,危仔倡选择了最省力,也最诛心的方式——围而不攻。
无数封劝降信,由弓手用无箭头的箭矢,射入城中。
信中历数危家在江西的恩义,痛陈钟匡时年幼被奸臣蒙蔽的“事实”,瓦解着守军本就脆弱的抵抗意志。
与此同时,他从容分出一万精兵,外加三万新降的民夫,由麾下大将霍郡率领,长驱直入,向北直扑新昌县。
危家兄弟的攻势之所以如此摧枯拉朽,并非全凭武力。
须知,这片土地记得他们的名字。
遥想当年,天下未乱,黄巢之祸初平,这江左之地便已是龙蛇并起。
镇南军的奠基人钟传、抚州刺史危全讽、吉州刺史彭玕、虔州刺史卢光稠,再加上危全讽那勇冠三军的弟弟危仔倡,并称“江左五虎”。
这个名号,不是朝廷册封,不是文人吹捧,而是从尸山血海中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是随着说书人的嘴,随着行商的脚步,传遍了江西九州七十六县的每一个角落,早已刻进了百姓的骨子里。
他们的威望,如同老树盘根,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
因此,当身为“五虎”之一的危仔倡高举“清君侧,诛奸佞”的大旗而来,对于许多底层官吏和百姓而言,这更像是自家叔伯兄弟间的权力更迭,而非外敌入侵。
感觉上,无非是钟家的小子坐不住江山,换他能干的危家叔叔来坐罢了。
这种根深蒂固的认同感,才是最可怕的武器。
也就在这一日。
一匹被汗水浸透、口吐白沫的快马,冲入了歙县。
府衙公舍之内,气氛宁静。
刘靖刚刚听完仓曹参军张彦关于春耕前粮草调度的汇报,正端着茶杯,细细品味着新到的蒙顶甘露。
一名亲卫入内,脚步沉稳,声音清晰。
“启禀刺史,府外有一人自称洪州节度使府主簿,求见刺史。”
“此人……状貌甚是焦急。”
来了!
刘靖的指尖在温润的青瓷茶盏上轻轻一叩,发出一声清脆的微响。
那规律的叩击声,仿佛一个无声的信号,让在座的别驾胡三公、长史张贺等人心头皆是一动。
他没有看任何人,目光依旧落在面前茶盏里沉浮的嫩绿茶叶上,嘴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
“钟匡时的人,终于到了。”
他放下茶杯,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稍后,便要劳烦诸公,陪本官唱一出戏了。”
胡三公捋了捋花白的胡须,与张贺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闪烁着老狐狸般的光芒,瞬间明白了什么。
“刺史放心。”
“我等省得,定不会让刺史失望。”
刘靖满意地点头,这才对亲卫吩咐:“带进来吧。莫要失了礼数。”
片刻之后,牙将朱政和引着一名满面风尘与焦色的中年文士,快步入内。
那文士约莫四十上下,一身官袍早已被泥水和汗渍弄得不成样子,眼窝深陷,嘴唇干裂,显然是连日奔波,未曾合眼。
他一见到端坐主位的刘靖,强撑着疲惫,躬身行礼,声音沙哑地唱了个大喏:“外臣洪州节度主簿李宵,拜见刘刺史!”
“李主簿一路辛苦,快快请起,赐座看茶。”
刘靖抬了抬手,语气温和得像一位好客的邻家长者。
明明他的年岁要比李霄小了足足一轮有余,然而神态语气,却没有丝毫违和,就连李霄这个当事人,都觉得如此。
只因刘靖身上的气势太盛,容易让人忽视他的年岁。
待到李霄落座后,朱政和立即奉上热茶。
可这温和,这份从容,却让刚刚落座的李显如坐针毡。
他捧着茶杯的手都在微微颤抖,哪里有心思品茶,强行咽下一口唾沫润了润喉咙,便再也按捺不住,起身长揖及地,声音嘶哑而急切:“刘刺史,危氏兄弟背信弃义,悍然作乱!”
“如今饶州危在旦夕,洪州危矣。我家大王感念刺史昔日援手之义,特遣外臣前来,恳请刺史发兵相助,只需……”
“只需牵制住东路危仔倡所部,便是我江西万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